“我也不想再复读,准备跟二哥去打工。”地宝说。
“那你给二哥写封信,看二哥咋说?”李勃说。
“不用写信了,二哥说收麦时他就回来了。”地宝情绪很失落。
李勃很无语,政策规定不是平常百姓能左右的,合理与否,也不好评判。他只能安慰一下四弟,好好打工,也能有个出路,村里人大多数都是走的这条路。
李勃准备回学校带些大蒜,原以为这个时候,大蒜已收完晒干,没想到蒜秸秆还是青色的。正和他对小麦的感觉类似,李勃去少林寺旅游时,看到郑州的麦田已经一片金黄,家乡这边即便晚几天,这会儿也应该金浪翻滚了。眼前的麦田还和田边泡桐树页一个颜色,个别地块麦芒上还有白色的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四百里多一点的地域,山区与平原竟然有这么大的差异,李勃真的很惊诧。
仅仅几个月,村里的变化也很大。电视机增加了3部,加上原来的两部,平均36人一部,足够全村人饱眼福了。用围窑烧的红砖垛子,堆满了房屋之间的空地,有几家把砖垛当成了院墙。听说,现在有一种新技术,用麦秸也可以烧砖。这样下去,用不了几年,全村的土坯房都可以改建成浑砖的瓦房了。
假期好像一闪就过去了。第四天,李勃吃过午饭,告别父母和四弟,骑车返回县城。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
乡里逢集,农民们都在为麦收做准备。街道被商贩占据大半,加上四面八方涌入的农民,已经拥挤不动,骑车根本无法通行。
李勃绕道刚开始打路基的310过道,泥泞难行。途中,自行车又掉了几次链条,赶到县城,急忙还了自行车,就往车站跑。
好悬,误了一趟437次列车,赶上了131次直快列车。虽然票价贵了一点,但可以在晚上7点半以前赶回学校。唯一的遗憾是,没有能和叶露寒、袁水林一起返校。
车到郑州车站,外边有雨,而且还比较大。
李勃跑到车站南边的普乐商场,想买一把雨伞。价格太高,他不想买了。干脆在雨中快跑,乘一大段公交车,下车继续跑。
到学校,先去寝室换上干衣服,再到教室,还好,没晚,不用担心扣奖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