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逸早早地便将那倾注了自己诸多心血的《百姓兴亡论》行卷仔细整理好,这行卷不仅承载着他对大唐百姓生活现状与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更有着他模仿自后世王羲之《兰亭序》那独特而潇洒的字体所书写的内容,每一笔每一划都仿佛带着一种别样的神韵,在这大唐的纸墨间绽放出穿越时空的魅力。
待一切准备妥当,林逸唤来了一位伶俐乖巧的小娘子,将行卷郑重地交到她手中,并细细叮嘱道:“劳烦小娘子将此物送至高力士高公公府上,务必要请高公公过目,且告知公公,此乃我为即将到来的会试准备之物,还望公公能指点一二。”
小娘子接过行卷,脆生生地应了一声:“林公子放心,奴婢定会将话带到,把这行卷妥妥地送到高公公府上。”说罢,便迈着轻盈的步伐匆匆离去,那娇小的身影很快就消失在了街角。
林逸站在原地,望着小娘子离去的方向,心中既有着些许忐忑,又满是期待。他深知这《百姓兴亡论》行卷不仅仅是一篇文章,更是他在这大唐谋求仕途、开启修仙封神之路的重要砝码。那仿照王羲之《兰亭序》字体书写的每一个字,都倾注了他的心血与对大唐未来的深切关怀,他只盼着高力士与韦侍郎能透过这纸墨,看到他的拳拳之心。
高力士的府邸今日依旧透着一股威严的气息,朱红的大门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深沉。小娘子来到门前,轻轻叩响了门环。不多时,门房的小厮前来应门,小娘子赶忙恭敬地说道:“劳烦通传一声,林毅林公子遣我送来一份行卷,恳请高公公过目。”
小厮接过行卷,打量了小娘子一眼,转身进府通传去了。高力士此时正在正厅闲坐,听闻林逸送来了行卷,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笑道:“这林公子动作倒快,且拿来我看看。”
小厮将行卷呈到高力士面前,高力士轻轻展开,那独特的字体顿时映入眼帘。他虽对书法品鉴并非顶尖行家,但也看得出这字的不凡之处,仿若带着一种超脱这个时代的飘逸之感,心中暗暗称奇。再细细看去,当读到《百姓兴亡论》的内容时,高力士的神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文中对大唐百姓生活现状的剖析,对国家兴衰与百姓关系的阐述,都让他不禁陷入沉思。
“这林公子倒是有几分真才实学,对百姓之事看得如此透彻,不简单呐。”高力士喃喃自语道。
他深知韦侍郎喜好诗赋与独特风格的书法,心想这行卷说不定真能入得了韦陟的眼。当下便吩咐身边的侍从:“去,将这行卷给韦侍郎送去,就说林公子为了春闱会试精心准备了此物,还望韦侍郎拨冗一阅。”
侍从领命而去,带着行卷匆匆赶往韦侍郎的府邸。
韦侍郎韦陟此时正在书房中翻阅典籍,听闻高力士派人送来了林逸的行卷,心中也起了几分好奇。待侍从将行卷呈上,他先是被那似曾相识却又从未在大唐见过的字体吸引住了目光。韦陟本就痴迷书法,见到这般独特的书写风格,顿时来了兴致,忍不住凑近仔细端详。
“这字体……倒是新奇,颇有一番别样的韵味,似从那遥远之地飘然而来。”韦陟轻声赞叹道。
随后,他才将注意力转移到行卷的内容上。当读到《百姓兴亡论》里对大唐当下百姓在土地兼并、赋税繁重、天灾人祸等诸多方面所面临困境的描述,以及对国家兴衰关键在于百姓福祉的深刻见解时,韦陟不禁连连点头。
“此子能有这般洞察,实属难得。且看这行文,文采斐然,论述得当,不失为一篇佳作。”韦陟心中对林逸已然有了几分赞赏之意。
他唤来身边的婢女,吩咐道:“去,告知那送卷之人,就说林公子这行卷我已看过,让他在会试之时好好发挥,若真有真才实学,我自会有所考量。”
婢女应了一声,便出门去寻那送卷的侍从。侍从得了消息,又赶忙折返,将韦侍郎的话原原本本地告知了高力士府上送卷来的小娘子。
小娘子听闻,满心欢喜,急忙赶回林逸的住处。此时的林逸正在家中焦急地踱步,见小娘子回来,赶忙迎上前去问道:“如何?高公公与韦侍郎可有何说法?”
小娘子脸上洋溢着喜悦,脆生生地说道:“林公子,高公公已将行卷转呈给韦侍郎看过了,韦侍郎说公子这行卷他很是赞赏,让公子在会试之时好好发挥,若真有真才实学,他自会有所考量呢。”
林逸一听,顿时喜上眉梢,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总算是落了地。他深知这是一个极好的开端,至少自己的努力与见解已经得到了两位在大唐颇具影响力人物的初步认可。
“太好了!多谢小娘子辛苦跑这一趟,快快下去领赏吧。”林逸高兴地说道。
小娘子福了一福,便退下去领赏了。林逸独自站在庭院中,望着天空,心中默默发誓,定要在即将到来的春闱会试中全力以赴,不辜负高力士与韦侍郎的这份期许,也为自己在这大唐开启那通往修仙封神的辉煌之路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而在这长安城的冬日里,似乎因为这小小的行卷事件,也隐隐透露出了一丝别样的生机与希望,仿佛在预示着一场关乎命运与梦想的会试即将拉开帷幕,将会带来更多的精彩与传奇。
天宝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长安城依旧笼罩在冬日的寒意之中,铅灰色的天空仿佛一块沉甸甸的铅板,随时可能压下更多的清冷与寂静。然而,在这寒冷的氛围里,林逸的心中却怀揣着一团炽热的希望之火,那是对即将到来的会试的憧憬,以及对自己所写《百姓兴亡论》行卷能够得到认可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