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质问全军将士:“我大扶余称霸半岛,力挫中原王朝的入侵,迫使倭国不敢进犯,莫非是祈求中原王朝天子而来?这完全是我大扶余将士艰苦卓绝、不畏强暴、奋勇作战,争取而来局面。
反观荣留王做了些什么?他竭尽扶余人的财富、奉献扶余人的姐妹去讨好中原天子。而中原天子只是给扶余带来了无尽的羞辱。如此这般,我作为扶余的忠诚臣子能怎么办?我只能背上弑君的恶名来拯救扶余。”
眼见自己的讲话被一级一级传达,不少士兵被蛊惑,老当益壮的盖苏文竟然留下两行鳄鱼的眼泪。
忽然一个刺耳的声音传来:“放屁!盖苏文老贼,你自称摄政王怎么不说了?你就是欺世盗名的骗子!你不过是争权夺利的小人!用对外战争掩盖你弑君的罪行!”
刚刚被触动灵魂的青年官兵们,又被这个声音拉回现实。的确盖苏文统治的扶余与周围的国家关系都不好。以致多年来扶余穷兵黩武,百姓不得休息,征夫不得还家。
盖苏文好悬没背过气去。待他平复内心的惊慌,方才发现刚才斥责自己的,就是那个号召拥立宝临翁主,可奉之为百世功的千夫长。
盖苏文杀心暴起,一身的杀气令人不寒而栗。然而他又突然冷静了下来。他一面狞笑,一面拍着身边的石碑道:“此碑乃先王——长寿王所立!”
全军将士登时对石碑有了敬意,长寿王可是带领扶余走向富强的老祖宗。是所有扶余人心中的骄傲与荣耀!
盖苏文一本正经道:“长寿王立碑警告我等后人曰:‘唐人惯用甜言蜜语和巧夺天工的货物来欺骗扶余人。以致大多数人都认为唐人是友好的。然而唐人永远只会和那些最聪明的人,以及对他们有利的人作朋友。一旦你们触犯到他们的利益,他们绝对会将你毁灭。所以不要被唐人所迷惑。
由于唐人的引诱,使得我们兄弟反目,使得官民不和,使得高贵的男儿成为奴隶,使得清白的姑娘成为婢女。’”
这简直是在指责萧干城近期的所作所为。不过萧干城若是在场必定会破口大骂盖苏文鸡贼,长寿王一个死人,都要被你拉出来做两面派。
盖苏文恶狠狠地强调:“本丞相所言绝无半点虚话。如若各位兄弟还不相信,尽可以近前观看长寿王碑。本王若有半点虚妄,立毙当场!”
刚才那位老千夫长,此刻嘴里塞满了马粪,再也发不出声音。只能怒目而视得意洋洋的盖苏文。
不过盖苏文还是再次掩盖了历史的真相。其实所谓长寿王碑有两面。正面刻着前朝中原天子与扶余国的约定,全文都是汉字,其中最重要的一句就是:爰逮朕躬,结为父子。
翻译过来就是:“扶余,朕是你爹。”扶余长寿王对此没有半点不满,反而感到荣幸和心情舒畅。这就如同当今陛下呼唤良德为“爱妃”,良德肯定会兴奋加荣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本身东亚文化圈就以拼爹为荣,女人们也对于拼老公乐此不疲。面对霸总的收养只有顺从。
至于长寿王碑背面的扶余文内容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哪个孙子刻上去的了。
盖苏文安排在大军中的托儿们此刻振臂高呼:大扶余千秋万代,誓死追随“大莫离支”(摄政王)!其余将士也跟着呐喊起来。盖苏文此刻彻底丢下遮羞布,再次将扶余摄政王的名号公开化。
盖苏文长出一口气,得意洋洋道:“近来我军被大晏蛊惑,竟然引发械斗。对于违反军纪者,我觉不偏袒任何一方。不过这次事出有因,我只处罚带头者。”
盖苏文环视四周,见无人吱声,便一声令下,迫不及待地将拥戴宝临翁主的几位军官处斩。那位敢于大骂盖苏文的老千夫长也惨遭灭口。
盖苏文的一番紧急措施暂时压制住军心。不过一旦心中埋入怀疑的种子,难免就会疑神疑鬼。扶余全军将士在前进的路上再没有看到《告扶余全体将士书》和宝临翁主的彩绘画像。
不过“诸逆臣、复正统。”的大幅标语随处可见。扶余大军在看到这些标语之后不再议论纷纷,而是垂头丧气,仿佛是一群做错了事的孩子。
这正是所谓“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然而盖苏文的一番欲盖弥彰的表演,到是为窜入太白山中的新罗军赢得了时间。
新罗左大都督安正泰率军阻击扶余前锋大将林明达夫,为掩护良德女王撤退赢得时间。之后他率领残兵窜入太白山中。扶余追兵紧追不舍,新罗军又失去了补给。
如此新罗军一路上死伤枕籍。就连安正泰大都督都遭到乱箭射杀,最后伤重身亡。本来这支掩护良德女王撤退的新罗军覆灭在即,却不想扶余大军忽然撤退,接受盖苏文的心理辅导去了。
在太白山中的这股新罗残部竟然摆脱追兵,侥幸进入大丘城(今韩国大邱)。本来四万多人的部队,竟然损失了六、七成,只剩下一万六千多人。不过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这股残兵拥立安正泰的儿子安东旭为统帅,暂时在大丘城中安顿下来。眼见部队修整重组完毕,安正泰犯了难,自己应当固守大丘,还是前往新月城与良德女王汇合?
很快新任安大都督收到萧干城的一封信,命令他在大丘坚守,以分散扶余的兵力。与这封信一道而来的是十门火炮和两百多名炮手。外加一万石军粮。
与此同时,在泗沘城中重组的两营新罗军乘船抢占蔚山城。另有一千名新罗骑兵招摇过市,四处宣扬征东将军府的援军不日将大举来援。命令各城军民务必坚守待援。
这伙骑兵四处张贴安民告示的同时,还四处刷墙涂写标语:“诸逆臣,复正统。”至于后面两句,时间紧急实在没工夫写。
如此一番布置,为刚刚大败的新罗军民重拾信心。
不过就在萧干城加紧调整战场态势,企图瓦解扶余军心,分散扶余主力的同时,在京师的廷议上再次爆发冗长的辩论。
原因是:是否册封宝临翁主为扶余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