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官员,砍头落地,对于谋财只动了贪念而未伤及无辜者,则予以革职查办,抄没家产,以儆效尤,而处罚最轻的是老实本分只官,虽是没做成什么大事,却也因循守旧、缺乏作为,对此类官员,朱祁钰决定给予降职处理,并责令其在期限内改进工作,若再无起色,则不排除进一步处罚。
李广和陈循正是后者,逃过了考核,松下一口气,缩着脑袋继续在各部上战战兢兢,生怕哪天又被拎出来示众。
如此一来,朝堂之上风气为之一新,官员们人人自危,纷纷勤勉政事,力求清廉。朱祁钰趁机提拔了一批年轻有为、才干出众的新官员,填补了空缺的职位。
这些新官员大多来自寒门,深知民间疾苦,上任后积极推行新政,着力改善民生。朝廷的办事效率也因此大幅提升,各项政令得以迅速贯彻实施。
就当这头风波过去,刑部和大理寺都以为郕王行刺一事就此翻篇时。
突然,一封探子的密报递到了朱祁钰的案头。
密报中详细记载了考核前后两月各百官的动向,尤其是在考核中表现异常、频繁活动于权贵之间的官员。
这份密报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朝堂之上的暗流涌动。
朱祁钰前前后后看了几眼:“看来这场戏还没唱完。”勾画出几人的名字,命探子再查:“把这几人的底细查个水落石出,务必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李广胆颤心惊一月后发现郕王好似忘记了刺杀一事,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终于是保住了一条命,又暗地里往青楼寻欢作乐,却不知陈循暗自听了风声郕王手底下的探子最近动作频繁,似乎在暗中调查某些官员的行踪。
陈循心思缜密,立即察觉到此事非同小可,先行一步递上了解官,他已快到了致仕的年纪,此时若不主动避嫌,恐怕再迟就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