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涿州的诸事暂告一段落,张一凡心中对于太平道的追寻却愈发炽热。他深知,自己所秉持的太平道虽已在中原大地初绽光芒,但仍有诸多疑惑与不足,而传说中大道(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的道统,或许能为他带来新的启迪与指引。于是,他毅然决定踏上前往四川的求道之旅。
此去四川,路途遥远且艰险重重。张一凡与林婉以及数位亲信弟子,背上行囊,迎着朝阳出发。他们穿越广袤的平原,脚下的道路崎岖不平,不时有坑洼与石块阻碍前行。烈日高悬,无情地烘烤着大地,众人汗流浃背,却没有丝毫怨言。沿途所见的村庄,大多破败不堪,百姓们衣衫褴褛,眼神中满是疲惫与无助。这一幕幕景象,更加坚定了张一凡追求太平道、拯救苍生的决心。
行至山区,道路愈发狭窄难行。两侧山峰陡峭,云雾缭绕其间,仿佛仙境,却也隐藏着无数未知的危险。他们小心翼翼地攀爬着蜿蜒的山路,一步一步,生怕稍有不慎便会失足滑落。有时,遇到暴雨倾盆,山路瞬间变得泥泞湿滑,行走更加艰难。但他们相互扶持,借助树枝与藤蔓,艰难地在雨中前行。张一凡看着疲惫不堪却依然坚定的众人,心中满是感动与欣慰。
历经数月的长途跋涉,他们终于踏入了四川的地界。这里的山水与中原大不相同,山川秀丽,景色宜人,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画卷。然而,在这美景之下,百姓的生活同样困苦。张一凡等人没有过多停留,径直朝着鹤鸣山的方向前进。
终于,那传说中的鹤鸣山出现在眼前。它高耸入云,山势雄伟,山间云雾缭绕,松涛阵阵,仿佛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吸引着众人。张一凡怀着崇敬与期待的心情,踏上了登山之路。
到达山顶,只见一座古朴的道观坐落在其间。观前的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位小道童正在清扫落叶。张一凡上前,恭敬地行礼道:“小道童,我们来自远方,特来拜见大道(张道陵),求道问学,还望通报一声。”
小道童抬起头,看了看他们,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说道:“诸位请稍等,我这就去通报。”
不多时,小道童返回,引着他们进入道观。在道观的正殿之中,一位白发苍苍、面容祥和却透着一股超凡脱俗气质的老者正端坐在蒲团之上。张一凡知道,眼前之人便是大道(张道陵),他连忙上前,大礼参拜:“晚辈张一凡,久仰大道之名,今日特来求道,望大道不吝赐教。”
张道陵微微睁开双眼,目光中透着睿智与深邃,缓缓说道:“你不远万里而来,所求何道?”
张一凡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道:“晚辈心中所求,乃是太平道。在这乱世之中,百姓苦不堪言,战争、饥荒、疫病横行。晚辈以为,太平盛世不应只是梦想,而应通过努力去实现。太平道,便是我等追求天下大同、百姓安居乐业的道路。然而,在传播与践行太平道的过程中,晚辈遇到诸多困惑,如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如何应对朝廷打压,如何让更多人真正理解太平道的内涵。故特来向大道请教。”
张道陵轻轻点头,说道:“太平道,乃是心怀天下的大道。你能有此志向,实属难得。但你需明白,道,并非一成不变,亦非一人独有。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道,而太平道,需契合这世间万物之理,顺应百姓之心。”
说罢,张道陵站起身来,示意张一凡等人随他前往后山的一处静谧之地。众人来到一片空旷的草地上,周围环绕着参天古松,清风拂面,带来阵阵松香。
张道陵席地而坐,张一凡等人也纷纷效仿。张道陵开始讲述自己对于道的理解:“道,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天地万物皆循道而生,阴阳相生相克,五行循环不息。人在这天地之间,亦应遵循道的规律。对于太平道而言,要关注民生之根本,农业乃民生之基,需教导百姓合理耕种,兴修水利,确保粮食丰收。商业亦不可忽视,它能促进物资流通,丰富百姓生活。然在这过程中,不可过度逐利,以致贫富不均。”
张一凡认真聆听,不时点头。他说道:“大道所言极是。在中原地区,我们已尝试组织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也鼓励商业发展。但正如大道所说,平衡各方利益确非易事。有时,地主豪强为了自身利益,阻碍太平道的举措;而一些百姓,也因长期贫困,急于求成,导致一些政策难以推行。”
张道陵微微一笑,说道:“这便需要你去引导,去教育。太平道不仅要有行动,更要有思想的传播。你需让百姓明白,太平道的每一项举措,皆是为了他们的长远利益。对于地主豪强,亦不可一味打压,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参与到太平道的建设中来,共享太平之福。”
接着,张道陵又谈到了太平道与朝廷的关系:“朝廷,乃天下之主,虽如今有些许腐败与黑暗,但不可轻易与之决裂。你可尝试与一些清正廉洁之官合作,推动朝廷进行改革。若朝廷能顺应民意,推行善政,太平道便可在其框架内发展,减少阻力。然若朝廷一味打压,你亦需有应对之策,但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生灵涂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一凡陷入沉思,他想起了在涿州与卢植的微妙关系,说道:“晚辈在涿州曾救治卢植之母,与卢植有了一些间接联系。卢植乃朝中良才,晚辈想通过他,尝试影响朝廷决策,不知此举是否可行?”
张道陵赞许地看了他一眼,说道:“此乃明智之举。卢植德才兼备,若能得他相助,太平道在朝廷中的处境或可改善。但你需谨慎行事,不可让朝廷察觉你的意图,以免引火烧身。”
众人又就太平道的组织建设、教义传播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张道陵分享了自己在蜀地传道的经验,他强调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太平道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你需选拔有品德、有才能之人,加以培养,让他们成为太平道的中流砥柱。这些人不仅要精通太平道教义,还要有治理地方、组织民众、应对危机的能力。”
张一凡说道:“晚辈在中原已收了八位弟子,他们各有所长,在传播太平道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太平道的壮大,人才需求愈发迫切,晚辈回去后定当更加注重人才选拔与培养。”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天边被染成了一片火红。张一凡等人在与张道陵的坐而论道中,收获颇丰。他们对太平道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更加明确。
张一凡再次向张道陵行礼道:“多谢大道今日的教诲,晚辈受益匪浅。回去后,定当遵循大道的指引,努力完善太平道,为实现太平盛世而不懈努力。”
张道陵微笑着说道:“去吧,孩子。太平道之路漫漫,你需坚定信念,砥砺前行。相信在你的努力下,太平道定能在这乱世之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张一凡等人告别张道陵,缓缓下山。他们的脚步虽然略显疲惫,但心中却充满了希望与力量。此次四川求道之行,如同为太平道注入了新的活力,让他们在追求太平的道路上更加自信与从容。在下山的途中,张一凡心中已经开始谋划着回到中原后的诸多事宜,他知道,前方还有无数的挑战等待着他们,但只要坚守心中的太平道,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走向胜利的彼岸。
在涿州的诸事暂告一段落,张一凡心中对于太平道的追寻却愈发炽热。他深知,自己所秉持的太平道虽已在中原大地初绽光芒,但仍有诸多疑惑与不足,而传说中大道(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的道统,或许能为他带来新的启迪与指引。于是,他毅然决定踏上前往四川的求道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