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阳光洒在洛阳皇宫的大殿前,张一凡召集文武百官,神色凝重而又充满期待地宣告:“今我太平道既立,当以百姓福祉为首要。土地者,民之根基,生存所依。然往昔东汉之世,豪强大族兼并土地,致使众多百姓流离失所,无田可耕,此乃乱源之一。今吾决定,于境内推行分田之制。”
百官听闻,皆面露惊色,继而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张一凡抬手示意安静,继续说道:“清查天下田亩,不论官田、私田,皆由官府统一丈量登记。凡无主荒地、被豪族非法霸占之田产,皆收归国有,再按户分配予无地或少地之百姓。每户依人口多寡,分得相应田亩,以为其立身之本,使其有田可种,有粮可收,衣食得以自给。”
此时,一位老臣站出,面露疑虑:“教主此举,虽意在惠民,然触动诸多世家大族利益,恐生变数,引发动荡,还望教主三思。”
张一凡目光坚定,朗声道:“吾岂不知其中艰难?然若因畏惧强权与阻力而不为,太平盛世永无降临之日。我太平道以救民为宗旨,自当为百姓谋长远之利,纵有艰难险阻,亦绝不退缩。且我等亦非蛮干,将逐步有序推行,先以洛阳周边郡县为试点,积累经验,再推而广之。同时,对于配合之世家大族,可酌情给予补偿或官职,以安其心;对顽固抗拒者,当以国法严惩,绝不姑息。”
诸葛亮亦站起,羽扇轻摇,补充道:“教主此策,实乃高瞻远瞩。分田之后,百姓生计有托,必能激发其生产积极性,土地得以充分开垦利用,粮食产量亦将大幅增长,于国于民,皆有大利。为保分田顺利,可令各地官府组织专人负责,制定详细规划与章程,确保公平公正,杜绝舞弊徇私。”
徐庶点头称是:“分田制若成,百姓安居乐业,对我太平道之向心力必增,国家根基亦将稳固。且此举可削弱世家大族之经济根基,使其难以再肆意操控地方,有利于中央集权之加强。”
张一凡微微点头,神色稍缓:“诸位既明此理,便齐心协力,共促此事。卢植丞相,此事由你总领,统筹各方,务必使分田制稳步推进。”
卢植领命:“臣定当殚精竭虑,不负教主所托。”
分田制既定,张一凡继而提及减税免税之策:“百姓终年辛劳,所得却多被赋税盘剥,致生活困苦。今起,大幅削减田赋与商税。农者,国之根本,田赋减半征收,轻徭薄赋,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专心农事。对于新垦荒地,更可免税三年,鼓励百姓开垦种植。”
“至于商税,亦当调整。过重之商税,阻碍商业流通,不利经济繁荣。除盐铁等关乎国计民生之关键行业,其余商业税皆降低税率,促进货物流通,活跃市场。使农工商皆能蓬勃发展,国家方能繁荣昌盛。”
黄忠闻之,抱拳笑道:“教主此策,真乃惠民之良策。百姓富足,军队亦有坚实后盾,粮草兵员皆不匮乏,我太平雄师必将更加强盛。”
张一凡笑道:“黄将军所言甚是。军队之强大,离不开百姓支持。唯有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方能长治久安,军队亦能保家卫国,战无不胜。”
政策颁布之后,各地百姓闻之,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尤其是那些长期受土地兼并之苦的贫苦农民,眼中重燃希望之光。他们纷纷聚集于官府门前,等待分田事宜的开展,对太平道政权充满感恩与期待。
洛阳城外的一处村庄,村民们围聚在一起,兴奋地谈论着。一位老者热泪盈眶:“活了大半辈子,终于盼到有自己的田了。太平道真是咱百姓的救星啊!”
一位年轻后生亦激动道:“赋税又减了,以后咱的日子可有盼头了。得多打些粮食,报答太平道的恩情。”
而在一些世家大族的府邸中,则是一片愁云惨雾。有的家族妄图联合抵制,但见太平道决心坚定,且已有应对之策,又惧于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只得无奈叹息,权衡利弊后,部分家族选择顺应大势,交出多余田产,以求自保。
在推行过程中,虽亦有一些波折与阻碍。如个别地方官员执行不力,或有豪族暗中勾结,妄图破坏分田。但张一凡早有防备,派出督查官员,严密巡查各地,一经发现,严惩不贷。同时,大力宣传分田制与减税免税政策的意义与好处,发动百姓监督,确保政策得以公正、有效地施行。
随着分田制与减税免税政策的逐步推进,太平道治下的地区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之象。田野间,百姓辛勤耕种,荒地逐渐变为良田;集市上,商业繁荣,货物琳琅满目,交易活跃。国家财政虽因减税而略有减少,但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税收来源逐渐稳定且增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然而,外部的威胁并未解除。曹操联军虽因补给线被袭扰而进军受阻,但仍在不断调整策略,试图突破太平道的防线。他们深知,若让太平道的这些政策得以全面实施并稳固,其势力将更难撼动。
张一凡在关注国内民生建设的同时,亦时刻警惕着联军的动向。他一面加强洛阳城的防御,一面继续派出小股部队,对联军进行骚扰与牵制。同时,积极联络各地支持太平道的势力,扩充军备,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更大挑战。
在这乱世之中,太平道的命运依然充满变数。但张一凡坚信,只要秉持着为百姓谋福的初心,坚定不移地推行这些利国利民的政策,凝聚起天下百姓的力量,太平道必能在风雨中砥砺前行,开创出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让 “太平” 国号名副其实,成为百姓心中永恒的福祉与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