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夕宫宴动手”,月夕宫宴还有十好几日呢,刘璟承没着急,但还是要提前防备着。
这几天华希予不在身边,他觉得自己突然变得空闲又无聊,时不时就查看手机里的监控。
皇后又收到了新的指令,“提前至接风宴动手”。然后看着他将一包药交给了凤祥宫的总管。
再查看御书房,那个叫文喜的小太监,拿着那包药,正在往皇帝的龙椅上,书案上,到处涂抹。
刘璟承根据他监控到的信息,把事情汇了个大概。
康王爷儿子死绝了,最小的儿子跟他不亲,实在不甘心这些年造反的成果是负数,于是听从刘庸的建议,决定自立为帝,脱离南越的管制。
但是这里还有个问题,脱离南越得先脱离守南境的三十万大军的监控。
刘庸又给康王出了个主意,“和潘家军联合,咱们在南疆自立为帝,让潘家军打回南越朝堂夺权,双方互相牵制,互不干涉”。
“真是个好主意”康王爷开心得大笑起来,越发觉得自己这些年造反造了个寂寞,全是瞎忙活,还搭上了那么多儿子。
于是康王爷给潘仁桧修书一封,约了个时间地点,两人见了一面,详细谈了合作事宜,这些事不能书信往来,只能当面谈,失败了也留不下任何把柄。
“康王府一旦起兵,势必和潘家军两败俱伤,捡便宜的便是当今皇上”刘庸侃侃而谈,细说利弊。
潘仁桧这些年一直在谋权,只是苦于没有机会,直接起兵造反代价太大,还不一定成功,靠潘家女儿在后宫曲线夺权,等刘璟煜即位后,封外公为摄政王,然后再一步步掌控朝堂,直至到潘尧骏甚至其孙子完全夺权,将刘家的天下改姓潘,好是好,但过程太漫长,变数太多,自己未必能偿到权力的滋味,为儿孙谋福利不是不愿意,要是能亲自站上那高位,自己又何偿不想呢。
一直以来,他坚持让太子娶华佳宜便是为这曲线夺权加码,他们潘家有兵权,但需要文臣的支持,华誉维为文臣之首,有才华有能力,拉拢了华丞相,就算拉拢了半个朝堂。
两人商量了三天三夜,终于有了一个具体可行的方案,距月夕节还有十来日,时间虽然短,却是出其不意。况且,潘家和康王府这些年时刻都在谋划夺权和篡权,一直处于说干就干那种状态,所以十来天时间,足够了。
最关键是,后宫全是潘家人自己掌控着,提前给皇帝下药,让他慢慢中毒,于月夕节宫宴上康王为子复仇一举杀了皇帝,顺手掳走太子,(太子不能杀,杀了太子皇后不干)。
然后皇后代传天子诏令,招潘家军回朝救驾,潘仁桧理所当然地站在了朝堂上,手握重兵,主持朝堂,稳住朝臣,积极迎救太子。
南疆的康王趁机宣布独立,自立称帝,脱离南越,否则杀死他们的太子。
潘仁桧为保太子无虞,只得妥协,同意南疆独立,等他们双方都坐稳位置后,事情可能过去若干年了,南疆南越已经适应了现状,自然而然的,他们都得到了想要的。
至于守北境的傅家军,守好北境才是他们的职责,左右卫禁军,根本不是三十万潘家军的对手,皇帝没了,皇帝唯一能用的儿子被掳了,朝堂上发号施令的就是皇后(潘仁桧),左右卫禁军只得听命。
个别不满的,杀了就是。
朝代更迭,没有不死人,不流血的,这样或许是流血最少的方式,老百姓才不关心谁作皇帝,普通人只关心自己的米缸和餐桌上是否有余粮。
他们把行动日期定在月夕节的宫宴上,要把皇帝和大臣一揽子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