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泰清眉头紧锁,不断的从脑海里搜寻着可用之才,但没想到一个合适的。太后也暗自苦恼,早知道就先准备一个备选之人了。
“咳咳,老臣可以举荐一人,各位同僚看看是否可以。”这时宇文鸿儒慢悠悠的开口了。
“噢?太傅请讲。”上官婉容的眼中带着点莫名的意味。
宇文家提出辽东单独设道,现在又推荐出节度使人选,不得不让人联想宇文家是不是想在辽东安插进自己人。
几位尚书也都直了直腰,想看看宇文鸿儒推荐的是谁。
宇文鸿儒轻声道:“原吏部尚书,童成襄!”
一个颇有些年头的名字在宇文鸿儒的嘴里吐了出来,这个名字甚至让上官泰清出现了一种陌生感,想了好一会才记起这位童成襄是何方人物。
童成襄,年过古稀,四世老臣,和宇文鸿儒是同时代的人物。在官场摸爬滚打一生,从翰林院起家,历任通州刺史、京兆府尹、户部侍郎、吏部尚书等职。
靠着不错的能力和勤勤恳恳的态度,童成襄到老终于是爬上了正一品大员的位置。
但是做了吏部尚书没一两年他就主动告老还乡,挂了个翰林院学士的名头后赋闲在家,整天种种花溜溜弯,过点太平日子。
对外童成襄的解释是年纪大了干不动了,退下来享享清福,实际上明眼人都知道童成襄算是被迫辞官的。 海棠书屋
这个童成襄没什么背景根基,也不愿意结党,能当上一部尚书纯粹就是在党争中捡了个漏,当然,个人能力他也是有的。
可是一坐上这个位置情况就不一样了,吏部尚书可是实权大员,处在权力的中心,自然被各方势力惦记。
身为吏部尚书的童成襄整天被夹在各大家族的斗争之间,里外不是人,做什么都有人骂,干什么都得罪人。
就这样童成襄硬着头皮干了一两年,终于撑不住了,被搞得心力憔悴,一道奏折就拍拍屁股走人了。
惹不起咱还躲不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