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郡、河内郡先后被吕布的并州军占领,这彻底切断了北方诸侯大本营对前线的补给。
韩馥、袁绍、公孙瓒,他们三个人加起来的军队,占据了讨董联军的三分之一,每天的粮食消耗都是笔不小的数目。
而且这时候还有个不好的消息传了过来,乌桓联合高句丽,进犯幽州。
公孙瓒的部下都是幽州人,他们此刻是归心似箭,完全不想在虎牢关消耗时间,关内的西凉军只是防守,根本就不出城作战,幽州兵清一色的骑兵,自然也没有办法参与攻城之战。
公孙瓒也是萌生了退兵的想法。
有着同样想法的不止公孙瓒一人,韩馥自从知道温县失守,潘凤战死的消息,他整个人的精神气都被抽走了。要知道,潘凤可是冀州军的灵魂人物,没有了他这个无双上将镇场子,冀州军几乎就成了花架子。
眼下随着潘凤战死的消息传开,冀州军也是军心涣散,斗志全无。
袁绍心中暗自窃喜,韩馥本来是袁氏门生,后面做了冀州刺史后,就不把他这个昔日的袁家大公子放在眼里。而且潘凤的武力,隐约还要压过颜良、文丑一头,如今潘凤死了,看这韩馥以后还怎么给他甩脸色。等颜良、文丑伤愈复出,他就要从韩馥手中夺取冀州的控制权。
至于其他的诸侯,则更多是凑数的角色,他们的军队几乎都是临时招募的老百姓,麾下也没有什么大将,随着冬天的到来,厌战的情绪不断在军中蔓延,他们早就想撤军了。
洛阳城内的董卓也是不想打了,每天上朝的时候,总有大臣们上表,要求和关东诸侯停战议和,将前线的军队撤回,回防长安,收复关中。大臣们都害怕韩遂、马腾的氐羌联军攻克长安,长安一旦陷落,洛阳也会不保。氐人和羌人与西凉军不一样,他们是完完全全的异族,史书上记载的犬戎人攻入西周京师的惨状,他们可是清楚得很。
那么由谁去充当这个议和的人选,就显得很关键,照理说这种事,应该由文臣去做,但是如今董卓的两大智囊,贾诩作为军师已经去长安了,李儒执掌校事府,本身就忙的不可开交,自然也是无法去虎牢关的。
这个时候,司徒王允提出了一个人选,吕布。他的理由是吕布最近风头正盛,招安了白波军,收复了河东郡,斩杀了匈奴单于,消灭了南匈奴最后的势力,收复了河内郡。而且吕布还是文武双全的人物,他写的那些诗,早就在洛阳传遍了,连尚书令蔡邕,这个公认最有文化的人,都爱不释手。
王允举荐吕布,自然是没有憋什么好屁,之前吕布住在司徒府的时候,对他多番羞辱,这个老小子可记仇了,他早就听说吕布斩杀了河北上将潘凤,与冀州刺史韩馥结下了仇,那些诸侯肯定是恨透了吕布。吕布再能打又怎么样?还能从几十万的诸侯联军中打出一条路?
许多大臣也都附和王允的提议,董卓本人也在思考,毕竟吕布现在的威望确实是太高了,而且牛辅回洛阳的时候,还说了太祖神将一事,这更让董卓感到恐慌。他奋斗了几十年,好不容易才坐上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是绝对不允许任何人威胁他的地位的。
派吕布去议和,成功了皆大欢喜,诸侯联军解散,各回各家,他也能腾出手对付氐羌联军,如果失败了,吕布死在诸侯联军手里,他也可以利用并州军复仇的心理,把这支军队掌控在手中,不管结果怎么样,对于董卓来说,他都没有任何损失。
经过一番权衡利弊之后,董卓拍板做出了最后决定,由吕布代表朝廷,充当此次的议和使者,要钱要人随便吕布挑。
此时的吕布,正在温县整合兵马,毕竟这次的降兵数量有点多。
“圣旨到,镇北将军吕布接旨。”
这尖锐的太监声音让吕布听着,很是不舒服,于是他做了个手势,没有让宣旨的太监继续说下去,而是接过圣旨,自顾自地看了起来。
开玩笑,他可是堂堂的尚父,对宣旨太监下跪,这是不可能的。
“呵呵,朝廷那么多饱读诗书的文化人,议和这种事不让他们去,让我这个武夫去。也罢,这次我就多捞点好处。”
随后,吕布把圣旨交给了一旁的单雄信,让他收好。
距离之前单雄信犯错一事,已经过去几个月了,吕布觉得可以了,于是提拔单雄信做了自己的亲卫队长,管理两百人。
打发走传旨太监后,吕布对单雄信说:“雄信,召集亲卫队,准备准备,明天随我到虎牢关,与诸侯联军议和。”
单雄信双手抱拳,回了一声:“诺”,然后就退下,去召集亲卫队了。
河内郡的军政要务,吕布则是都交给了黄忠,这是他看好的未来独自统兵的大将,这个时候正好磨练磨练。
时间过得很快,第二天一早,吕布就带着亲卫队,往虎牢关方向而去。
河东郡、河内郡先后被吕布的并州军占领,这彻底切断了北方诸侯大本营对前线的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