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广交会

山有蝉鸣 乱世TICH 1164 字 1个月前

一是成本不能高,单件的人民币售价区间要控制在50-200左右,不然就很难在非洲国家形成规模效应;二是衣服一定要耐穿,哪怕是经过多次清洗也能做到不磨损不褪色,这主要考验的就是原材料的选择和制作工艺的水准。

照着这两个大目标,阿四拉着车间的几个技术骨干日夜奋战,期间还请教了很多纺织行业的专业人士,有康乐村里老一辈的手艺人,也有高校的学者教授。

为了实现衣服的高透气性,一向“抠抠搜搜”的阿四甚至还厚着脸皮找杨守安申请了一笔资金,采购了几台自动化设备,说是无论如何都要把这第一炮打响。

伙伴们众志成城,杨守安自己作为计划的提出者,自然也是铆足了劲想要尽快找到几个合适的非洲客户。

但不知道是运气欠佳还是城市历史的特殊性使然,他用尽了人脉,差点把腿都跑断了,却还是收获平平。

抱着碰碰运气的想法,杨守安和周清茹又去了一次世博会的非洲联合馆,瞅准黑皮肤的就是一通“开门见山”。

两人原本只是想要“死马当活马医”,没想到竟然真的被人指点了一条“明路”。

那是一个在尼日利亚国家馆担任翻译的漂亮女孩,说着一口地道的“北京话”,在听完了杨守安和周清茹的诉求后,她从包里东翻西找,然后递出了一张名片。

“这是我叔叔麦克斯的名片,他是一个商人,专门从中国进口商品到尼日利亚去卖,每年在广州的交易大会他都参加,下个月的那场也是,如果你们想做生意的话到时候可以联系他。”

一开始杨守安和周清茹并不知道“交易大会”是指什么,打电话找老雷和张叔这样的老广州咨询了下,才基本确认女孩说的应该就是大名鼎鼎的“广交会”。

“广交会”历史悠久,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的那年。

1949年11月,在美国提议下,一个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的国际组织“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在巴黎秘密成立;1951年,美国又操控联合国通过对中国实行“禁运”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