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左武卫前后脚到的,还有吴越和白隽精心拼凑出来,负责双方会盟筹备的“顾问”团,以及负责联系的使团。
后者以王金娥和萨彦为主,在抵达后,迅速穿过大吴营地,朝着突厥大军的方向返回。
他们晚出发一些时日,一路快马疾驰,终于追上行动相对缓慢的大军。
这个团队,几乎将大军内部的高端文化人才一网打尽。
毕竟两方势力会面,绝不可能只是简单聊两句天气,打个招呼就草草收场。
在哪里见面,谁为主谁为宾,整个流程如何安排…… 一系列问题都需要细细斟酌、反复讨论。
礼仪章典上或许有记载,但此刻深入草原腹地,根本没有翻书查阅的时间。
闭卷考试,全看平日积累。
段晓棠从孙安丰处,看到了记录他们先前和萨彦等人谈判结果的文书。
说来就是,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成果。
双方简单见一面,叙了叙交情就结束了。不光战争赔偿和军费补偿毫无踪影,连牛羊都没有。
段晓棠:“就没有点实惠的?”
孙文丰一缩脖子,意味深长道:“将军,就算有实惠,也落不到我们头上啊!”
吴越和白隽实质上就是两个大吴军头,按照此时的通讯手段,哪怕八百里加急,他们也拿不到吴杲的授权。
这都是他们“私下”的行为,所以吴越召见萨彦的时候,才会一个劲地叙私情家礼。
因为有吴含生从中斡旋,大而化之,这次会面就如同亲戚在路上偶然碰见,打个招呼而已。
不同的是,他们先前打了一仗,并且各自身后有着十余万大军做倚仗。
真正的谈判,还得在长安进行,在吴杲本人的见证下,由礼部和鸿胪寺主持。
以吴越和白隽见好就收的初衷,现在和罗布会盟,才能体面而顺利的让这场战争结束。
既然只是军头,而非君临天下的帝王,他们就没必要倾尽自己所有的底牌,去打一场胜算不高的灭国之战。
他们早在这场战争中,捞到了自己所需的东西。
吴越和白隽的诉求是尽快结束战争,保存自身实力;罗布同样如此,只是他更迫切需要得到大吴的支持,平定内乱,统合突厥其他势力。
双方一拍即合,因为大吴兵临城下,罗布才会主动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