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鱼九看到那个银袋子旁的金银之物时,他用手掂了掂那两块金子,共约莫有十两左右,而剩下的散碎银子至少也有十六七两。
这位小鱼贩子出身的少年心情迅速敞亮起来,果然是“红粉佳人面,财帛动人心”,这道理亘古不变。
只是鱼九年纪尚小,对于红粉佳人并未有什么概念,只是还停留在听书看戏的印象里,只是这一笔横财的出现还是让鱼九有些恍若在梦里的感觉。
平日里他抓到最肥的鱼也就能换二三十文钱,如若是在繁华之地,如此味美肥硕的鱼少说也能卖个一二百钱,甚至换半斛粟米也非难事,只是在定阳这不缺渔民的地方,无论是青鱼还是鲤鱼,自然都卖不上价去。
一大清早鱼九便爬起来生火做饭,锅里是昨晚还剩余的鱼汤,因为这一日是镇上学堂开课的日子。
这位女先生说来也很是奇怪,她每隔三日便为小镇上的孩们开课一天,从识字到百家姓、三字经,这位女先生不到一年的功夫,就让镇上的孩子对学问有了基础的启蒙。
镇上有钱人家的孩子,几乎都是在跟着一位颇有学问的夫子在私塾读书,而这位女先生的学生则都是来自镇上那些家里掏不出学费或不舍得给孩子花钱读书的群体,而鱼九便是其中的一个。
虽然鱼九若勤快一些捕鱼,也能勉强能凑齐私塾的束修,可是小鱼贩出身的他自然不受私塾里众人的待见,况且受“士农工商”地位的影响。
鱼九也没资格进私塾,而这位游历至此的女先生有教无类,并不收取任何酬劳,这自然非常招镇上众人的喜欢。
因为这位女先生,无论去任何地方,身边总跟着五名抱着刀剑的护从,就连镇上巡检司的人都不敢招惹,尽管这位素衣打扮的女先生美若仙子,可镇上的那些泼皮无赖也不敢打这位女先生的歪主意。
镇上曾有一个蛮横的恶霸,只是看到女先生时言语上戏谑了一番,第二天找遍整个镇子也不见了那恶霸的身影,想必不是做了刀下鬼就是连夜逃到外乡去了。
当鱼九来到那由破庙改造的学堂时,他发现女先生身边的护从却少了一位,那个留着黑山羊胡的人与他最为相熟。
鱼九印象中那个人好像姓江,那人每次见到鱼九时,总是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