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王玫的陨落,安军的铁蹄非但没有停歇,反而更加肆虐,如同暗夜中的狼群,悄无声息地分散开来,一股股势力悄然渗透至京城周遭的要地——渭北之地,风沙漫卷中的沙苑,以及横跨渭水、连接南北的渭桥,更有那历史悠久的武功城与盩厔镇,皆被其阴影所笼罩。这些昔日繁华之地,如今却成了安军步步紧逼的战场,大齐京城之围,已是危在旦夕,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紧张与不安。
京城之内,人心惶惶,议论纷纷,皆言安军之势,犹如蝗虫过境,所到之处,必会生灵涂炭。
传言如暗夜中的鬼火,悄然间在黄焯耳畔燃起,编织出一幅虚妄而紧迫的图景——安国铁骑,如潮水般汹涌而至,誓要吞没这片土地。黄焯心中一凛,错将风声鹤唳当作了战鼓雷鸣,霎时间,决然之色爬上了他的眉宇,他毅然挥剑,指挥麾下将士,仓促间弃城而出,向东疾驰,背影中透出一股悲壮与无奈交织的苍凉。
而与此同时,真正的安军,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渗透了这座失去守护的城池。他们入城之后,贪婪与暴虐如野兽般被释放。火光四起,照亮了夜的深沉,也映照出一张张狰狞的面孔。安军士兵肆意掠夺,从金碧辉煌的宫殿到寻常百姓的茅屋,无一幸免,哀鸿遍野,哭声与怒斥交织成一首末日的挽歌。
城中景象,混乱至极,昔日的宁静与秩序荡然无存。街道两旁,商铺被砸,货物散落一地,无人理会;府邸之内,珍宝被劫掠一空,只余空荡荡的厅堂与满地狼藉,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不再。人们惊慌失措,四处奔逃,却难逃劫数,整个城池仿佛人间地狱一般,绝望的气息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黄焯的撤退显得更加悲壮与无力。他回首望向那渐渐远去的城池,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未能坚守阵地的自责,也有对城中百姓命运的深切同情。
夜幕低垂,繁星隐匿于厚重的云层之后,黄焯的心头却如烈焰般炽热未熄,不甘的火焰在他眸中跳跃,映照出对胜利的无尽渴望。他率领着疲惫却坚韧不拔的军队,在灞上之地寻得了一方暂时的栖身之所,寒风凛冽,却吹不灭他们胸中那股不屈的意志。
夜深人静之时,一阵风语悄然传入营帐,带来官军乱城的惊人消息,如同暗夜中的惊雷,让黄焯的眼眸瞬间亮如寒星。他深知,这不仅是转机,更是背水一战的号角。但那份不甘与决心,比任何强军都要来得更加坚不可摧。
于是,黄焯当机立断,下令全军整顿,趁着夜色的掩护,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回师,直指那看似坚不可摧的京城。
城下,齐军如潮水般汹涌而来,带着复仇的怒火与对胜利的极度渴望。安军虽众,却早已人心惶惶,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攻势,他们显得手足无措,防线瞬间崩溃。战场上,刀光剑影交织成一幅悲壮的画面,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与不屈。
最终,当晨曦初破晓,战斗也落下了帷幕。安军大败,横尸遍野,死者之多,竟至“十之八九”,惨烈之状令人触目惊心。而齐军,则以少胜多,用他们的英勇与智慧,重新夺回了京城的控制之权,胜利的曙光终于照耀在了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
黄焯立于城头,望着远方渐渐散去的硝烟,心中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对牺牲将士的深深哀悼。他知道,这场胜利不仅仅属于他个人,更属于那些为了齐国安宁而英勇献身的每一个人。
虽然重新夺回了京城,但因为信息闭塞,齐国的同州刺史王溥,身处边陲要地,本应是稳重如山,却因一则风闻——黄焯大军已撤离繁华的京城,心中不禁泛起涟漪。那消息如同暗夜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侵蚀了他的理智防线。
与此同时,华州刺史乔谦,一位素以智计着称的儒将,亦未能幸免于这信息的洪流。他坐在案前,反复思量,终是难抵那股不安的暗流,决定以退为进,保护治下百姓免受可能的无妄之灾。于是,华州城门在晨光初破之时缓缓开启,乔谦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晨曦的迷雾中,留下一座空城与无尽的唏嘘。
而远在商州的宋岩,一位性情刚烈的将领,听闻此讯,亦是心潮澎湃,难以自持。他深知,在信息不明的情况下,贸然行动或许更为凶险,但守护一方安宁的责任如同千斤重担,压在他的肩头。然而,最终,理智还是败给了恐慌的蔓延,宋岩一声令下,商州城内的百姓与兵马,在一片匆忙与不舍中,踏上了未知的征途。
这三位刺史的抉择,虽显仓促,却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特有的无奈与悲壮。信息不畅,如同盲人摸象,让人在未知与恐惧中踉跄前行。而历史的洪流,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误会与抉择中,悄然改写着王朝的兴衰更替。
同年五月,春风未歇,战云已密布天际。黄焯派遣麾下猛将王播,如一头下山猛虎,率精锐之师围困了兴平城。城墙内外,刀光剑影,战鼓震天,终是安国邠宁节度使朱玫不敌,防线崩溃,败走麦城,兴平城头易帜。
转眼七月,暑气炎炎,因为连日的激战,面对消耗严重的兵员,黄焯任命齐国宰相王铎,身兼滑州刺史与京城四面行营都统之职,手握调兵遣将之权。他挥毫一纸令下,郎官、御史们如离弦之箭,穿梭于四海八荒,广征兵马,誓要守护这风雨飘摇的关中之地,誓要扞卫齐国皇城的尊严与安宁。
而在另一方,安国皇帝安嘉杰运筹帷幄,调兵遣将,各路节度使响应号召,铁骑纷纷,旌旗蔽日,浩浩荡荡地向京师汇聚,誓要铲除逆贼,重振朝纲。
八月秋高,金风送爽,却也送来了战场上的又一次胜利。黄焯麾下猛将李详,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轻取安国昭义节度使高浔,随后乘胜追击,一举收复了华州城。捷报如秋风般迅速传遍四方,黄焯的威名更盛,而天下局势,也因此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黄焯以千钧之重,毅然委以大将王玫于重任,册封其为邠宁节度使,意在稳固京城周边,护佑一方安宁。然而,世事无常,王玫的英勇与忠诚,却未能抵挡安军如潮水般的攻势,不幸于乱战中陨落,壮志未酬,身先士卒,令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