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回东京

当知道这个少年就是沈括时候,张信心中各种好想法都崩了出来。

主要张信是理论派,实践能力太差,现在还没折腾出一些高科技产品还是手下没有科技人才,现在小沈括来了那就不一样。

樊楼

当沈括得知自己面前这个和自己差不多大的人是张信时候,他整个人都激动了。。。

当今天下学子心中的偶像就是张信,年纪小小就中了探花,之后无论政绩还是军功都是无可挑剔的,唯一一个赢得官家请来升官也是他研发出来新药救了小公主,而这个新药也被张信推入市场,救了不少因为炎热之症受折磨的病人,为此张信在民间的声誉还是不错的。

张信:我看沈老弟对于这格物之道非常有兴趣,可愿意来我身边做事,帮我把格物之道发扬光大。

沈括:这一道原来叫格物啊。小弟愿意,小弟愿意

张信:那我你先到我身边做个幕僚,学习政务,学习格物之道。

沈括:敢不从命。。。。

张信:那你说说你现在懂些啥。

沈括:小弟自幼体弱,加上有家传药学书籍《博济方》,就一直钻研医学;借居苏州母舅家,从舅舅许洞的著作与藏书中得益甚多,对军事也产生强烈的兴趣;家兄沈披现为宣州宁国县主簿对于治水颇有心得,小弟也跟着学了不少。其他天文、历法、练铁等等都有涉猎。

张信:听着不错啊,这样吧。。。日常你跟着我的录事参军公孙策学习,其他时候跟我。一年后看你能力,我给你谋个好出身。

沈括:多谢兄长了。

张信:行了,你有没有地方住?没有的话住我家去。

沈括:多谢兄长,祖父沈曾庆曾任大理寺丞,在东京城内还有个宅子,仆人七八人。

张信:行吧,以后来我家找我,可以直接找张和或者志村。。。

说完就把两个手下叫来给沈括认识,同时还给了一个腰牌给沈括。

大年三十,张家在后院准备了十桌酒席,其中有5桌是流水席,一桌吃完就换其他值班的人来吃。

而主桌这边基本就是张家的家人、主要的家将、管家等人。

而志村等人没有春节习惯,于是干脆替其他人守起了门户。

年夜饭吃的虽然看着热闹,但张信一点都不开心,更多还是高滔滔的事情闹得,他向官家请求退婚再次被拒,并定下来了正月十五成婚。

这天晚上高家人也过得不是很开心,皇后派来了贴身的周嬷嬷对高家人申饬。

周嬷嬷:皇后娘娘说了,大姑娘之前不顾礼教和外男私会,之后又偷偷跑到大名府做个丫鬟,就想问问,高家怎么教育女儿的,如果不会教育,那就和离吧,曹家可不想被这样人家拖累。

高滔滔母亲,曹氏听了后非常恐慌,自己只是皇后的堂姐,还不是那种非常嫡亲的堂姐,不然自己怎么会嫁给一个如此小官高遵甫。。现在好不容易自己家与张家联姻。。。并且张信哪哪都挑不出毛病,人还是上到官家、下到百姓都想抢的好儿郎,可就是自己女儿一点都看不上。

周嬷嬷看着下面没人说话于是说:家中族老已经打过招呼了。要么正月十五嫁人,要么和离,当然还有最合适你家的方法,曹氏逐出族谱,以后婚丧嫁娶和曹家没关系。景林(曹国舅曹佾)有一女曹琳今年15,一直养在乡下性子野了一点,但张学士貌似就喜欢这样的,清源郡主(李氏)见过人了也觉得不错是张学士会喜欢的。而且曹琳也心幕学士很久,现在只要大姑娘点头,明儿就有人替你出嫁了。

高滔滔这时候也非常犹豫,他之前不喜欢张信除了心中有赵宗实,还有就是张信做事不那么循规蹈矩,还有就是容易招姑娘喜欢。

可到了大名府潜伏的那两个月她发现,张信平时政务全让下属去干,自己总是弄什么盐啊、铁啊、养马、养牛、养猪,再不然就是去一个叫水泥的作坊弄水泥,甚至还亲自拉石碾来压实水泥做的路,现在已经修了十几里从作坊到元城县西门。

很多用过水泥路的人都觉得道路平整,也不怕下雨道路泥泞,就是路太好了,马车跑的太快,出了好几次交通事故。。现在已经招了几个交通衙役专门控制。在大的十字路口就有交通衙役,他们用红旗、绿旗表示通信和停车等待,旗帜搞搞举着,行人远远就能看到,但凡有人闯过去,100文钱罚款,如此重的罚款,很多人就开始遵守起来了交通秩序

而张信在城外用水泥没有大肆修道路而是修起了河堤。同时张信学习后世的长江洪水泄洪区和分流区的概念。于是在附近的卫河、漳河修了不少水坝,黄河主河道水位高于支流河水位时,为了防止洪水倒灌,泄洪区内的支流通常不会放水。这是因为泄洪会降低当地的水位,使得黄河主河道的水更容易流向支流,导致洪水泛滥。。

同时也在附近乡镇挖了不少水塘、深坑与河流联通,平时蓄水作为灌溉之用,洪水季节排空,用来分流一部分洪水压力。同时还能沉淀水里的泥沙。

张信经常一身泥泞就在一旁的窝棚里睡觉,门口只有志村在内四五个护卫。。。

而张信平时吃的也和百姓一样,6个馒头,一碗胡辣汤,吃完睡觉,然后起来去工地、田间

就这么一年张信晒的特别黑,如果不是个子高大,还真会认为是一个乡下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