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能斯科给袁旭打电话自然不是为了唠嗑。
事实上,马能斯科已经在计划自己的又一次华夏行了。
上一次去华夏,总的来说,马能斯科基本上达成了自己事先定的小目标,对华夏市场,以及华夏市场对特能斯拉的接受度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在最重要的本地设置生产工厂的方面,并没有得到相关部门明确的回复。
在返回米国之后,马能斯科委托了华夏方面的专业公司进行了项目申报,但是,由于国内相关政策的规定,马能斯科想要独资设厂的请求并没有能够得到批准。
过去的2014年,特能斯拉的在华发展并不怎么顺利。
2014年特能斯拉全年产量3.5万辆,销量则为3.17万辆,其中,北美地区销量为1.74万辆,占总销量的55%;欧洲销量为9500辆,占总销量的30%。亚太地区分区总销量仅为4750辆,占总销量15%。
“千辆库存”、“频繁换帅”以及“裁员风波”让特能斯拉深陷舆论漩涡。
对于以华夏地区为主的亚太地区销售占比极低的现状,马能斯科是非常不满意的,为了能够在华夏市场站稳脚跟,早在2013年,特能斯拉就成立了“华夏委员会”,提前布局华夏市场的财务、法务以及汽车业务工作。
同时去年马能斯科还亲自赶到华夏来,为华夏的首批特能斯拉车主交付钥匙。
在会见当时的科技部部长时,马能斯科提出了希望在华夏设立生产工厂的事宜,因为华夏的规定,马能斯科的独资工厂的想法无法落地,为此,马能斯科还提出,是否可以将特能斯拉登记为“电子消费类”产品,希望可以绕过汽车工业的规定。
当然,这种离谱的要求,无论华夏方面多么希望马能斯科在华设厂,也是无法答应的。
现在,糟糕的市场表现让马能斯科重新将目光又投向了华夏。
过往的很多经验表明,华夏巨大的市场,可以给华尔街的投资者们巨大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对所投资企业的成长时间可以放宽松一些。
特能斯拉计划在今年投放其新款车型model x,这是一款拥有独特的鹰翼式后门设计的豪华电动suv,在米国市场预定情况相当不错,马能斯科当然知道华夏人对于suv也是有着别样的喜爱,所以对这款车型在华夏的销售也充满希望。
这次计划来华夏参加博鳌论坛,马能斯科还是希望自己的工厂设置计划能够得到“特批”。
是的,马能斯科知道“特批”这个掌故,他对华夏的了解远比大家认为的要深。
想要达成“特批”的结果,除了他自己的努力,一个好的合作伙伴起到的作用,很可能比自己努力十倍都有效。
马能斯科想到的“伙伴”,就是现在通话的对象,袁旭。
去年来华两人一起参加沙龙的时候,袁旭曾经半开玩笑的对马能斯科说过,希望他能将在华夏的工厂放在琴岛。
对于自己的工厂最终落在哪里,马能斯科的倾向性并不大,哪怕是最终落到西疆,鉴于华夏超低的生产成本,所谓的物流成本在汽车这种高价值商品中所占的比例,都可以忽略,只要相关部门可以同意特能斯拉可以独资设厂,一切都不是问题。
“袁,我没有开玩笑,我是真的想在华夏设置生产工厂,但是,华夏目前对于外资企业设置汽车生产制造工厂的限制太多了,我没有办法继续推进这个事情。”
马能斯科也不再跟袁旭绕圈子,越洋电话也不便宜么。
对于目前政府对合资车厂的限制,袁旭是有所了解的,琴钢公司作为特种钢生产大户,特别是近两年来,在不锈钢生产领域,在沪上宝钢放弃不锈钢生产之后,已经成为华夏乃至世界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
跟国内大大小小的车企都有多多少少的业务往来,所以对这个行业也有大概的了解。
简单的说来,目前华夏的规定,不仅不允许外资独资设厂,甚至都不允许外资在合资工厂中控股,至于原因,说起来话太长,反正也是历史规定。
目前华夏的各合资企业,外资方面大多是占股49%,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一般华夏方面占股50%,剩余的1%会由第三方公司持有,至于这个第三方公司背后的资方,不用说大家也都明白。
这跟马能斯科想要的完全独资,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