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时,俾路支地区西部被伊朗征服。
1872年便已划定如今的边界,而俾路支东部则沦为英国殖民者的保护国。
随着沙俄对新疆的扩张接连受挫,便转而南下,将获得印度洋出海口视为扩张方向。
这样首当其冲的就是伊朗,他们之所以很长时间都视俄国为主要敌人,英国为盟友的原因就是源于此。
1893年,英国为将阿富汗变为阻止俄国南下的缓冲带,划定了阿富汗与英属印度的边界,即“杜兰协议”。
根据该协议,俾路支地区的东半部的北边被划给阿富汗,剩余则全部划给了英属印度。
这块地方在后来印巴分治后,成为了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
阿富汗的主体民族,普什图人也因此被分割,也就是说普什图人数量最多的地区不在阿富汗,而是巴基斯坦。
这就构成了俾路支地区,极其复杂的民族关系,也为日后的地区纷争埋下了隐患。
上世纪,俾路支人发起多次反英独立斗争,不过都被镇压。
二战后,英国人撤离印度,抛出了印巴分治的方案。
独立愿望落空的俾路支人非常不满,四处闹事,而且事涉三国,成为今日俾路支问题的根源。
从1947年至1976年,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部落武装不断发动武装暴动。
尤以1973年规模最大,约5.5万部落武装和7万政府军卷入其中,造成双方共计8000多人死亡。
这背后,除了俾路支人自身的独立诉求外。
也跟苏联在上世纪70年代,控制了阿富汗以后,幕后扶持俾路支独立运动有关。
苏联绘制了“大俾路支斯坦”蓝图部分,包括巴基斯坦俾路支省、信德省的一部分、伊朗的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以及阿富汗西南的部分地区部分。
这样,按照苏联一贯套路,这个地方先独立,然后后成为加盟国,苏联便拥有了梦想百年的印度洋出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