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7章|李氏家风(上)

李靖不解:“既然杨素有权倾朝野的可能,恐怕亲近者多如过江之鲫,为何要敬而远之?”

李诠道:“权位既为众争之地,稍有不慎就会身败名裂,因此范蠡灭吴后遁迹江湖,张良兴汉后终老林泉。然而历代以来,不恋权位者能有几人?圣上有五子,个个都有权谋,未来变数极大。圣上欲用杨素平衡朝局,此人自与夫人胡言后再无任何过错,着实可怕。越是可怕之人,就越可能有不臣之举。不敬,则无以立足;太近,则易被牵连。你们兄弟,理当慎重。”

李端道:“杨素现在尚未到权倾朝野的地步,听说对待部属极为亲善。父亲警示,孩儿们自当谨记,但似乎也不必过分担心。当今圣上仁德,我等从军,靠军功谋图爵禄,若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怕是难有功名。”

李诠道:“或许是为父过于担心。不过,小心使得万年船,总不是坏事。”

一直未说话的二郎李庄道:“父亲见微知著,庄儿本无意官场,倒也自在。依父亲所言,若这杨素一旦坐大,可能对皇权形成威胁。但杨雄也是宗族大臣,且有郡王之尊,不也用三公之名明升暗降夺了他的兵权?天子行事,可朝升夕降,岂能由他杨素胡来?”

李诠道:“二郎无意官场,怎知不是好事?为父致仕后,可每日读圣贤书,反而一身轻松。但你这个见识,恐怕不如三郎。”

李庄拍拍身旁的李靖:“三弟有何高见?”

李靖道:“杨素与杨雄虽同为宗族大臣,但大不一样。杨雄起于皇帝亲卫,以保卫皇帝及宫城为使命,而千牛备身多为亲贵子弟,无法成为杨雄私兵。杨素则不同,此人自小习练武功,熟读经史,上马能杀敌,下笔能成文,可谓文武全材。在北周和大隋两朝亲临战阵,大小数百战从无败绩,足见此人确有雄才。因此,一路经战阵过来的将领,又对部下舍得施恩,效死之人极多,皇帝一个诏令无法清除干净。再者,若他扶助某亲王,其势必得以巩固而成新朝元老,怕是不好动他。”

李诠道:“三郎数年历练,观人察事渐有心得。不过,如何与这位暗藏势力的新任宰辅相处,文臣武将都是难题。”

李端道:“纳言执掌门下省,负责国策审议,与我等军中之人何干?”

李诠道:“大郎之见,纯属武夫短视。自古文武之分,不过是用处不同而已。战国时,蔺相如与廉颇,向来被认为是文臣武将,然而实际上,相如兼领上将军,廉颇亦是上卿。我朝也是如此,高位者多兼文武之职,如高颎为左仆射,如今杨雄罢权,他兼领左卫大将军执掌宫廷禁军。为臣者,文官只为政,武官只为军,进退都有制约,步子也蹚不开。才兼文武,方是大道。”

六兄弟皆起身受教。只有老六李正明,嘴里还含着羊肉块。韩氏心疼幺儿,忍不住笑道:“六郎年幼,就不必拘礼了,继续吃你的肉吧。”

李诠让众兄弟坐下,说道:“难得我们一家聚齐,为父多说几句。你们兄弟六人,最令我们做父母欣慰的是精诚团结。俗话说: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为父不是龙,你们的母亲也不是凤,不过寻常人家,靠祖荫不缺衣食而已。端儿升武职从四品,已是我们李家数代以来职位升迁最快的子弟,作为兄长要照顾好弟弟们;庄儿喜静,不爱争强好胜,宜守本性,道行则出仕,道不行则归家;靖儿才兼文武,不过性情波动大,如能翻过重重劫数,成就难以估量;敳儿读书甚勤,尤喜地方志,将来或可为安抚一地之官;客师好骑射,不喜读书,但性情直率,反而波折不大;正明九岁,却能识字数千,习练书法已有根柢,将来必是文官。”

韩氏道:“夫君所言,孩儿们也当真不得。古来命数之说,并不可信。”

李诠笑道:“我并没有讲命数,而是据性情而论。”

李端道:“孩儿们谨遵父亲教诲。端儿作为长兄,当不遗余力照顾弟弟们,请父亲放心。”

李诠道:“雁行过空,领头雁最为要紧。兄弟之中,不可能人人杰出,只有先出头的兄弟,带动后进的兄弟,才能一门兴盛。为父观你们兄弟之中,端儿、靖儿可为领头雁。你们四个今后遇有难决之事,当与端儿、靖儿相商,则可保一生无虞。”

众兄弟应了。于是开怀畅饮。李靖仍然只饮三樽。

李靖问父亲:“孩儿想那杨素文韬武略,行事慎密,难道朝中无人能制约他么?”

李诠道:“当前朝中,高颎、苏威、虞则庆等,均可制约他。然而假以时日,恐怕不是对手。只有一人,姓牛名弘,现为太常卿、秘书监。此人外表木讷,心性淳厚,圣上器重,又与杨素自小结交,杨素敬其为人,满朝文武也无不敬重。此人博览群书,起于北周皇室记室,迁员外散骑侍郎,当今主上即位后授秘书监,专掌图书典籍,进爵奇章郡公,后加太常卿,制定礼乐制度,修撰《五礼》百卷,可以说大隋一朝文脉,全系此人身上,故爵位名‘奇章’。为父被晋王去职,舅父被贺若弼挤压,全仗此公美言方得平安。你们若遇此公,当行晚辈之礼;若遇有难事,亦可上门求助。”

李端道:“莫非父亲与奇章公有旧交?”

李诠摇头道:“旧交谈不上,但同朝为臣,也是认识的。牛弘为人有大德,并非私结朋党之徒,有古君子之风。”

李靖道:“孩儿谨记,当奉奇章公为楷模。父亲,难得我们兄弟齐聚,还请父亲多多教诲。我们李家家道深远,至今未闻家风遗训,还请父亲大人示下。”

李诠拈须道:“难得三郎问出此话。然而我们李家迁居关中后,已无所谓家风遗训。今夜月明,一家团圆,为父就定一个家风,望孩儿们遵守。若不遵守,生前莫回三原老宅,死后不入李氏祖茔。”

兄弟六个都坐好了,就连九岁的李正明都停止吃食,凝神静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