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战与和

大宋侠士 炎代码 2832 字 1个月前

在南宋的文化领域,一些文人开始创作大量的诗词、文章来宣传抗金思想。

一位着名的诗人写道:“国破山河在,金兵奈我何?岳军威似虎,定把贼寇捉。”这些作品在民间广泛流传,激励着人们的抗金热情。

然而,主和派也在利用文化手段来为自己的观点造势。一些受他们指使的文人写文章宣扬求和的好处,试图影响民众的思想。

在南宋的一个书院里,师生们正在就一篇求和的文章进行讨论。

“这篇文章完全是胡说八道!求和只会让我们失去尊严和土地。”一位学生气愤地说。

“没错,我们要认清这些人的真面目,不能被他们迷惑。”老师赞同地说。

南宋的局势在内外交困中愈发错综复杂,朝堂之上,主和与主战的争论仍在延续,且愈演愈烈。

赵构在御书房中来回踱步,眉头紧锁。秦桧在一旁轻声说道:“陛下,如今局势看似有利,但实则危机四伏。岳飞虽于边境偶有小胜,可金兵实力犹存,若继续征战,恐有不测啊。”

“秦爱卿,可主战派言辞恳切,民众抗金之心也甚是高涨,朕若一味求和,恐失民心。”赵构面露犹豫之色。

“陛下,民心可用,但需引导。战端一开,消耗巨大,我大宋已千疮百孔,当以休养生息为重。且与金兵长期对抗,西方边境之患亦可能加重。”秦桧继续劝道。

而另一边,主战派大臣们也在积极商讨。韩世忠拍案而起:“秦桧之流,只知求和,全然不顾国家尊严。如今我军士气正盛,金兵亦有可乘之隙,若不北伐,更待何时?”

“韩将军,陛下心意不定,我们需再呈奏疏,陈明利弊。只是那秦桧在陛下身边,常进谗言,甚是棘手。”一位主战派大臣忧心忡忡。

在民间,百姓们对朝廷的决策翘首以盼。在集市上,人们围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听说朝廷还在犹豫要不要北伐,这可如何是好?”一位卖菜的老农摇头叹息。

“哼!要是朝廷不打,咱老百姓自己上。金兵把咱欺负成这样,不能就这么算了。”一位年轻的铁匠握紧了拳头。

“可朝廷里那些主和的官儿,就怕他们坏事。”一位老者担忧地说。

此时,在边境的岳飞军营中,气氛严肃。岳飞正与诸将分析局势。

“虽烧了金兵粮草,但他们必然报复。我等需严阵以待,不可有丝毫懈怠。”岳飞目光如炬。

“将军,朝廷迟迟不下北伐之令,我军行动受限,若金兵集结大军来攻,如何应对?”一位将领提出疑问。

“我已派人再次向朝廷奏明情况,望能早日得到旨意。在此之前,加固防线,操练士兵,同时派小股部队侦察金兵动向。”岳飞下令道。

在边境的小村庄里,村民们在经历了金兵袭击后,人心惶惶。

“大家莫怕,岳将军的军队就在附近,他们会保护我们的。”村长安抚着村民。

“可金兵要是再来,我们该怎么办?”一位妇女抱着孩子,满脸惊恐。

“我们要协助军队,做好准备。男人们准备武器,妇女和孩子找地方躲藏。”村长坚定地说。

在金兵营帐内,金将们正在重新谋划战略。

“宋军烧我粮草,此仇必报。传我命令,召集周边各部,准备对南宋边境发动大规模进攻。”金将怒目圆睁。

“将军,那南宋有岳飞之军,不可轻敌。”一位副将提醒道。

“哼!岳飞虽勇,但宋军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听闻南宋朝廷主和之声不断,此乃我军之良机。”金将冷笑道。

在南宋的情报部门,对朝廷内部通敌之人的调查有了新的进展。

“大人,经过多日侦查,我们发现礼部侍郎张大人与金兵暗中勾结,传递军情。”一位情报人员向负责人禀报。

“可有确凿证据?”负责人神色凝重。

“有!我们截获了他与金兵的密信,信中详细提及我军部署。”情报人员回答。

“立刻将此事上报朝廷,务必将此人及同党一网打尽。”负责人下令。

在朝廷收到情报后,赵构大发雷霆:“竟有此对奸臣,速将礼部侍郎张大人及其党羽拿下,严加审讯。”

秦桧心中一惊,暗自思忖:“此事不可牵连到我,需早做打算。”

随着对通敌案的深入调查,朝廷上下震动。一些与案件有牵连的官员纷纷被揪出,朝堂陷入一片混乱。

在民间,爱国志士李刚等人得知朝廷内奸之事后,更加积极地组织力量。

“朝廷有此等败类,难怪抗金之路如此艰难。我们要协助朝廷,揪出所有内奸。”李刚对同伴们说道。

“李大哥,我们该如何行动?”一位同伴问道。

“我们在民间收集情报,留意可疑之人。若发现线索,立刻上报朝廷。”李刚回答。

在边境,金兵开始集结兵力,蠢蠢欲动。南宋的侦察兵发现了金兵的动向,急忙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