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农民们积极缴纳粮食,支援前线。妇女们组织起来,为士兵们缝制更多的衣物和被褥。孩子们也参与到后勤工作中,帮忙传递消息和搬运小型物资。
学校里,老师们教育学生们要热爱国家,鼓励他们为国家的安全出谋划策。一些学生还自发地组织起来,为前线的士兵们表演节目,鼓舞士气。
在文化领域,文人们创作了大量反映当前复杂局势和民族精神的作品。这些作品在民间广泛传播,进一步激发了百姓们的爱国热情。
一位诗人写道:“北有强敌窥边疆,南有海波起风浪。军民一心何所惧,众志成城保家邦。”这首诗在街头巷尾被人们传颂,成为了南宋军民在艰难时期的精神支柱。
经过几天的商议,游牧民族部落首领终于做出了决定。他拒绝了南宋的和平提议,认为此时是南下掠夺的最佳时机。
游牧民族的骑兵如潮水般向南宋北方边境涌来,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他们挥舞着弯刀,口中呼喊着战吼,气势汹汹。
南宋边境守军立刻进入战斗状态,他们依托防御工事,顽强抵抗。弩炮和投石车向敌军发射,在骑兵群中炸开,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坚守阵地!不要让他们突破防线!”守军将领高呼。
但游牧民族的骑兵速度极快,他们迅速绕过了一些防御薄弱的区域,试图从侧面攻击南宋军队。南宋的骑兵部队及时出击,与游牧民族的骑兵在边境的草原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骑兵大战。
刀光剑影中,双方士兵不断倒下。鲜血染红了草地,喊杀声在草原上回荡。南宋军队虽然奋勇抵抗,但游牧民族的骑兵数量众多且作战勇猛,边境防线逐渐出现危机。
朝廷得知游牧民族发动攻击后,一片哗然。赵构紧急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陛下,事已至此,我们必须全力支援北方边境。可从与金兵对峙的边境抽调部分兵力,同时动员国内的预备役部队。”一位大臣建议。
主战派大臣表示赞同:“我们不能让游牧民族突破北方边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同时,对金兵的监视不能放松,防止他们趁机而动。”
主和派大臣也意识到形势的严峻:“陛下,此时已无暇顾及和谈之事,当务之急是击退游牧民族。但在军事行动中,也要尽量避免与金兵的冲突升级。”
赵构当机立断:“传朕旨意,按照计划行动。令各地官府组织预备役部队,火速支援北方边境。辛弃疾将军负责协调各方军事行动,务必守住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