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的人顿时群情激愤。
倪土心说:“好!来个狠一点儿的!”
“床前明月光,地上鞋两双……”
“好!”
“再来一个!”
“再来一个!”
场下的人们各个嘻嘻哈哈,热闹非凡,纷纷要求倪土再来几首定场诗。
“不来了!不来了!”倪土及时止住现场气氛,“刚才所言及的是定场诗。何为定场诗?乃评书前的压言。目的是为了让在座的大伙儿能够看看我。”
大家又纷纷哈哈笑起来。
“定场诗要一一念出来,得说到什么时候啊,大伙儿是来听我倪土讲评书的,说到‘评书’二字,肯定有人要问了,到底何为‘评书’,评书即为评议事理,我给大伙儿讲一个故事,是非曲直,正义公道自在其中。”
“我讲这个呢,不图别的,只求劝人向善,崇德明礼。”
“今天呢,咱们就来一个故事,名字就叫《武丁三年不语》,故事发生在殷商时期,商王盘庚的侄子,商王小乙之子,名叫武丁。故事开始的前提是一个没有被发现的王者。由于盘庚与小乙之间还有一个弟弟名叫小辛,所以,武丁的父亲压根儿就没想到自己会做国王,更没有想到还会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所以,武丁小时候并没有受到王族的重视。小乙把儿子送到了民间,有意让他去接触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说来,原本喧闹的酒楼,此刻除了倪土一人的声音,二十几个酒席上的食客们竟然鸦雀无声,都被故事中主人公的故事吸引住了,身心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后来,因为某种阴差阳错的运气,武丁的父亲小乙当上国王以后,武丁成了太子。但他很少在王室之间活动,仍然时常走到民间,去了解民间疾苦与百姓心声。他在民间巡游,并不透露自己的王子身份,而是与普通百姓一起生活、劳作。因而,他不仅学会了许多劳动的本领,还养成了勤劳勇敢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那些年,武丁真正得知了人民的艰苦辛劳与苦痛,还结识了不少的平民朋友。”
“小乙驾崩,武丁继位。但他并不快乐,还时常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
“自从盘庚把首都迁到安阳,开始的时候国家的确出现了兴旺的局面。然而,五六十年过去了,王公贵族们积习难改,又骄奢淫逸起来。他们大修宫殿,挥霍浪费,把几十年来积累的国力很快地消耗净尽。那时候,西部北部的方国看到商王国的富庶,也经常来内地骚扰,战争连年不断。一时间,国内有内患,国外有外族侵略,一度兴旺的商王国又陷于困难重重之中。为了寻求解决矛盾的好办法,武丁可谓绞尽了脑汁。”
“武丁一即位,那些掌握实权的王公大臣们就都试图左右他的治国方略。每每一上朝,不等武丁说话,他们就七嘴八舌地出主意、提建议。”
“其实,他们出的都是些馊主意,目的都是按照他们的主意去做,实际上是想把武丁作为一个空壳皇帝,一个执掌于他们之手的傀儡。”
“若按照他们的主意行事,王朝就会越来越空虚,百姓就会越来越穷困,他们自己就会越来越富有。武丁听了这些主意,心里就不是滋味儿。同意他们的意见,肯定国家不会治理好;不同意他们的意见,又一时想不起来好的办法。况且,身边又没有一个志同道合的重臣。武丁思虑再三,就只听不说。不管大臣们说什么,就是不表态。如此三年,于是宫廷里传出了武丁三年不言的说法。”
“民间老百姓听到了,也都私下议论。按照当时的风俗,有“亮阴”之说。所谓“亮阴”,即直属亲长去世以后,要居丧三载。有人说,武丁只是居丧而已。至于是好是坏,只有摇摇头罢了。不过,那些王公大臣们看到武丁的样子,一个个心里直打鼓,都在暗中盘算着自己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