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虽然在位期间,有很多错误的举措:比如,重用西域商人,实行报税制。拒绝汉化等等。
可是,这也不全是忽必烈的问题。
前面说了,生产力决定上层建筑。古代华夏由于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可以繁衍大量的人口。
同时,他们从事农耕,固定再某片土地上。有了人口基数和生产基础,就可以实行严格的编户齐民。
在生产力低下的封建时代,国家的动员能力有限。
编户齐民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调用民力物力,封建君王才有向外扩张的实力。
刘邦攻入咸阳之后,其他将领都在收罗金银珠宝,只有萧何派人把田亩、户口册保护起来。
因为,萧何知道,这是汉王调动人力,物力的依据。
春期战国时期,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大决战都是在编户齐民的基础上的。
长平之战赵国出兵四十万,秦国出兵六十万,秦灭楚也是出兵六十万。这再其他国家是很难想象的。
可是,战国时期,两个诸侯却可以轻易拿出。
向外扩张之后,就可以掌握更多的人口和资源。
这就陷入一个良性循坏,每个统治者,都有强大的动力和实力,去征服其他的国家。
中央集权,编户齐民,才让我国能长时间保持统一。
西方不一样,他们没有那么大的耕地。要么土地贫瘠,要么日照不足,要么没有足够的水源。
他们不能以种植业为生,更多的依靠畜牧业。
由于能量递减,靠吃动物为主的西方人,人口稀少,还要随着水草迁徙。这样的话,西方社会就很少能编户齐民。
不能编户齐民,君主手中的人力物力,就有限,就没有形成向我国一样的集权国家。
不能编户齐民,国家的运行也需要钱财,唯一的办法就是再重要地带,设置管卡收费。
为了节省成本,最后干脆就把税收给承包出去。
包税制,在西方是一种相对成熟的税收制度。
因为蒙古人相对汉人,人口太少。和清朝皇帝一样,忽必烈对汉人有戒心。他不管全盘汉化,同时元朝疆域广大,让忽必烈可以看到另外一种管理方式。
由于一年只迁徙一次,包税制在西方收的相对不容易,通常一两年交一次税。汉人却固定在土地上,就像是地理的韭菜,伦理说可以无节制的收割。
忽必烈没有朱元璋那么狭隘自私,把国家当成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