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之前用系统扫描那些破烂时,系统详细地说明了彭腾是花了大价钱买回这些东西的。
他还真就信了。
见王丰也满脸好奇地望着自己,林奇清了清嗓子,然后不紧不慢地解释道:
“其实啊,这临摹者的名字,不就明明白白地印在了这字画上面吗?”
说着,他的手指向那半米多长的字画一角。
众人的目光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在字画的角落里,的确印着一个大约 2 公分大小的印章。
那印章的颜色有些黯淡,边缘也不太清晰,显得有些模糊不清。
有几个好事者凑上前去,瞪大了眼睛,仔细地辨认了半天,才终于看清楚印章上的字。
其中一个人惊讶地大声喊道:
“大聋?!这是什么奇怪的名字?”
“难道真有人叫这个名号?”
周围的吃瓜群众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甚至有人拿出手机,高高举起,拍摄视频。
林奇站在人群中央,神色从容淡定。
他目光扫视了一圈周围好奇的众人,然后不紧不慢地开口解释道:
“‘大聋’,是吴昌硕的别名之一,他是晚清民国时期声名远扬的国画家、书法家以及篆刻家。被世人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更是有着‘文人画最后的高峰’这样的赞誉。”
吴昌硕一生所用的别名不少,像仓硕、老苍、老缶、苦铁、缶道人、石尊者等等,都是较为熟知的。
至于他为何会选取‘大聋’作为自己的别称。
有人认为,那时候,全国上下局势动荡,各路军阀混战不休,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生活苦不堪言。
吴昌硕先生空有一腔报国之志,满心想要改变这混乱的局面,却无奈无力回天。
于是,便自号‘大聋’,以此来将自己比作聋子、瞎子,隐晦地讽刺当时那黑暗腐朽的社会。
也有人觉得,“大聋”这一别称源自他的从军经历。
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硝烟燃起,吴昌硕毅然投身其中。
尽管他未能直接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可作为参佐人员,他积极地参与了诸多军事活动,也亲眼目睹了战争那令人毛骨悚然的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