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元初五年,岁在戊午,公元118年春,海南岛西面的朱崖郡,一座伟大的城市拔地而起,散发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在这片南海之滨奏响了一曲不奴人战天斗地的华章。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朱崖郡城,整座城市便从沉睡中苏醒。城内人口多达八万,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于大街小巷。孩童们嬉笑玩耍,清脆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商人们早早地打开店铺,摆满琳琅满目的货物,高声吆喝着招揽顾客;工匠们则汇聚在作坊,专注地施展着各自的技艺。
城外,广袤的田野一望无际,村庄星罗棋布。六十万亩的土地经过烧荒开垦,变得肥沃而平整。百姓们在田间辛勤劳作,播下希望的种子,期待着丰收的季节。田野间沟渠纵横,清澈的水流源源不断地灌溉着庄稼,这是大汉先进水利技术的结晶,保障着农业的稳定发展。
钢铁厂内,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半边天。工人们在高温下挥汗如雨,操控着巨大的冶铁设备,将铁矿石熔炼成优质的钢铁。火星四溅,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块块钢铁被锻造出来,这些钢铁是城市发展的坚实基础,为各个行业提供着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锻造厂内,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不绝于耳。铁匠们将钢铁打造成各种形状的器具,从锋利的兵器到实用的农具,每一件都凝聚着工匠们的智慧和汗水。精湛的锻造技艺,让这些器具不仅坚固耐用,而且工艺精美,远销南海四方。
发动机厂内,弥漫着机油的气息。工匠们专注地组装着发动机,每一个零件都经过精心调试,确保发动机的性能稳定可靠。这些发动机是城市工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为船只、火车等提供着强大的动力,推动着城市的经济飞速发展。
船厂更是一片繁忙的景象。码头上,来来往往的货船满载着货物,驶向远方的港口。船坞里,五条巨大的海船已经接近完工。这些海船高大雄伟,桅杆高达三十米,在阳光下闪烁着威严的光芒。船身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彰显着不奴族的威严与荣耀。工匠们正在进行最后的装饰和调试工作,他们期待着海船下水的那一刻,能够承载着贸易梦想,驶向世界各地。
港口边,来自不同地区的商人汇聚于此。他们带来了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原的特产,也带来了香料、珠宝、象牙等异域的奇珍。在这里,不同文化相互交融,贸易往来频繁。大汉的商品通过这些海船远销海外,同时也引进了世界各地的先进技术和文化,让朱崖郡成为了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大都市。
在这座伟大的城市里,文明与智慧得以传承和发扬。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府里书声琅琅,培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城市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原文化与当地特色,气势恢宏又独具韵味。街道两旁,绿树成荫,花香四溢,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朱崖郡的繁荣,是大汉国力强盛的象征。它为不奴族和大汉都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同时它也是不奴族带着大汉人前出美洲最重要的据点。在这片南海之滨,这座伟大的城市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
晨曦初破,微光洒落在南海城的海港,波光粼粼的海面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辉。尔青身姿挺拔地站在三百吨战舰的船头,海风肆意撩动着他的衣袂。
远处的码头,三十条远洋帆船整齐排列,船帆逐一扬起,似一片片洁白的云朵在海面飘荡。船员的吆喝声,汽笛的鸣叫声,发动机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激昂的出征乐章。船上搭载着三千移民,他们怀揣着对新生活的憧憬与期待,即将再次踏上前去美洲的漫长旅程。他们是大汉灾民,在南海城接受了三个月的航海,开荒和军事的基本训练,他们紧紧的抱着分配给他们的行囊,行囊里有着故乡的泥土,银币和粮食种子,眼中闪烁着希望,那是对未知土地的探索欲望,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
听海员们说,海的对面,那里有无尽的土地。每个人,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能分到五十亩土地和牛马。他们很多人,一生都不曾拥有过这么多土地。
随着一声令下,移民船队缓缓驶离海港,向着外海坚定地航行而去,逐渐消失在海天相接之处。
而尔青却肩负着另一重任,他转过身,目光坚定地望向北方。他所率领的另外三十条战舰,威风凛凛,舰身在晨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泽。
战舰启航,向北进发。一路上,海风呼啸,海浪拍打着船舷。
随着美洲特产源源不断的到来,不奴族需要新的贸易触点,才能消化美洲过来的粮食,皮料,药材和手工艺品。
尔青这一次,将在四个大汉的沿海城市购买土地,雇人建设码头和船只维修 厂,购买沿街商铺,开始建立不奴族在大汉沿海的商业据点。
这四个城市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