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入小学

在寄人篱下的环境生存,人总是会尽可能的保护自己。于是我养成了讨好型人格,不去招惹别人,尽量顺应所有人的要求。

满6周岁,也到了上小学的时候。因挑食导致个子娇小外表黑瘦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怎么也不像要上学的模样。那时候国家还未普及义务教育,入学需要交纳五元钱的学费,并且带着一些粮食给学校换钱。

记得小小的我,背着一个小小的布书包,一手拿着五元钱一手牵着奶奶的手,奶奶拎了一袋子小枣及玉米,在校门口排队。我们那里盛产金丝小枣,家家户户或多或少有一些枣树,秋天可以打了枣子卖钱。长长的竹竿一棵树一棵树的敲下去,总会有漏网之鱼落在枝头,这个时候村子里的小孩,或单独或结伴围着村子外围的田地转悠,挨颗枣树寻找遗落的枣子,或爬树或带着一根竹竿将枣子打下来,装入随身携带的兜子里,大半天总能收获几斤,卖上几块钱。这些钱,有的孩子当做零花,有的补贴家用,而我的被我拿来当做学费。

村子里只有一千多口人,适龄的儿童不是太多,一个年级就一个班,一个班也就不到二十个学生,这还不都是同年出生的,除了82年出生的,还有81年出生的,6-7周岁的都招,甚至还有极个别的9岁的,后来入学后我才知道自己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孩子。

校门口登记入学的队伍很长,因为都是靠人工登记,在排了很久之后,终于轮到了我。班主任姓王,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女教师,按辈分我管她叫奶奶,她是我们村的,和我奶奶相识,经常在一起串门聊天,小儿子和大女儿都考上了大学在北京上班,那时候家里有个大学生可不得了,在北京一个月能挣一千多对于我像是天文数字。大儿子留在身边后来做了村支书,老两口都是老师,带着一副金边眼镜,很严厉的样子,这样的家庭在我们那里很受人尊敬和巴结。

她让我管她叫王老师,对我说:“要听话努力学习知道吗?”

我望着她一脸严肃的样子,紧张的咽了咽唾沫:“知道。”说完赶紧低下头,不敢注视她的目光。

是的,跟着奶奶生活的缘故,身边接触的都是她那一辈分的老人,遇到的都是要喊爷爷奶奶的人,便愈发的自卑与社恐。不想遇到熟人,家里住在胡同的中间,胡同的南北两头每天总有人在那里乘凉或者聊天,我会先看哪边有人,绕着去另一头回家或出门,也不愿经过长辈跟前跟他们打招呼,听他们指指点点的声音。

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努力的学习,几乎每次都考满分,一方面为了王老师在我奶奶面前美言,满足奶奶

在寄人篱下的环境生存,人总是会尽可能的保护自己。于是我养成了讨好型人格,不去招惹别人,尽量顺应所有人的要求。

满6周岁,也到了上小学的时候。因挑食导致个子娇小外表黑瘦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怎么也不像要上学的模样。那时候国家还未普及义务教育,入学需要交纳五元钱的学费,并且带着一些粮食给学校换钱。

记得小小的我,背着一个小小的布书包,一手拿着五元钱一手牵着奶奶的手,奶奶拎了一袋子小枣及玉米,在校门口排队。我们那里盛产金丝小枣,家家户户或多或少有一些枣树,秋天可以打了枣子卖钱。长长的竹竿一棵树一棵树的敲下去,总会有漏网之鱼落在枝头,这个时候村子里的小孩,或单独或结伴围着村子外围的田地转悠,挨颗枣树寻找遗落的枣子,或爬树或带着一根竹竿将枣子打下来,装入随身携带的兜子里,大半天总能收获几斤,卖上几块钱。这些钱,有的孩子当做零花,有的补贴家用,而我的被我拿来当做学费。

村子里只有一千多口人,适龄的儿童不是太多,一个年级就一个班,一个班也就不到二十个学生,这还不都是同年出生的,除了82年出生的,还有81年出生的,6-7周岁的都招,甚至还有极个别的9岁的,后来入学后我才知道自己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孩子。

校门口登记入学的队伍很长,因为都是靠人工登记,在排了很久之后,终于轮到了我。班主任姓王,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女教师,按辈分我管她叫奶奶,她是我们村的,和我奶奶相识,经常在一起串门聊天,小儿子和大女儿都考上了大学在北京上班,那时候家里有个大学生可不得了,在北京一个月能挣一千多对于我像是天文数字。大儿子留在身边后来做了村支书,老两口都是老师,带着一副金边眼镜,很严厉的样子,这样的家庭在我们那里很受人尊敬和巴结。

她让我管她叫王老师,对我说:“要听话努力学习知道吗?”

我望着她一脸严肃的样子,紧张的咽了咽唾沫:“知道。”说完赶紧低下头,不敢注视她的目光。

是的,跟着奶奶生活的缘故,身边接触的都是她那一辈分的老人,遇到的都是要喊爷爷奶奶的人,便愈发的自卑与社恐。不想遇到熟人,家里住在胡同的中间,胡同的南北两头每天总有人在那里乘凉或者聊天,我会先看哪边有人,绕着去另一头回家或出门,也不愿经过长辈跟前跟他们打招呼,听他们指指点点的声音。

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努力的学习,几乎每次都考满分,一方面为了王老师在我奶奶面前美言,满足奶奶

在寄人篱下的环境生存,人总是会尽可能的保护自己。于是我养成了讨好型人格,不去招惹别人,尽量顺应所有人的要求。

满6周岁,也到了上小学的时候。因挑食导致个子娇小外表黑瘦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怎么也不像要上学的模样。那时候国家还未普及义务教育,入学需要交纳五元钱的学费,并且带着一些粮食给学校换钱。

记得小小的我,背着一个小小的布书包,一手拿着五元钱一手牵着奶奶的手,奶奶拎了一袋子小枣及玉米,在校门口排队。我们那里盛产金丝小枣,家家户户或多或少有一些枣树,秋天可以打了枣子卖钱。长长的竹竿一棵树一棵树的敲下去,总会有漏网之鱼落在枝头,这个时候村子里的小孩,或单独或结伴围着村子外围的田地转悠,挨颗枣树寻找遗落的枣子,或爬树或带着一根竹竿将枣子打下来,装入随身携带的兜子里,大半天总能收获几斤,卖上几块钱。这些钱,有的孩子当做零花,有的补贴家用,而我的被我拿来当做学费。

村子里只有一千多口人,适龄的儿童不是太多,一个年级就一个班,一个班也就不到二十个学生,这还不都是同年出生的,除了82年出生的,还有81年出生的,6-7周岁的都招,甚至还有极个别的9岁的,后来入学后我才知道自己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孩子。

校门口登记入学的队伍很长,因为都是靠人工登记,在排了很久之后,终于轮到了我。班主任姓王,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女教师,按辈分我管她叫奶奶,她是我们村的,和我奶奶相识,经常在一起串门聊天,小儿子和大女儿都考上了大学在北京上班,那时候家里有个大学生可不得了,在北京一个月能挣一千多对于我像是天文数字。大儿子留在身边后来做了村支书,老两口都是老师,带着一副金边眼镜,很严厉的样子,这样的家庭在我们那里很受人尊敬和巴结。

她让我管她叫王老师,对我说:“要听话努力学习知道吗?”

我望着她一脸严肃的样子,紧张的咽了咽唾沫:“知道。”说完赶紧低下头,不敢注视她的目光。

是的,跟着奶奶生活的缘故,身边接触的都是她那一辈分的老人,遇到的都是要喊爷爷奶奶的人,便愈发的自卑与社恐。不想遇到熟人,家里住在胡同的中间,胡同的南北两头每天总有人在那里乘凉或者聊天,我会先看哪边有人,绕着去另一头回家或出门,也不愿经过长辈跟前跟他们打招呼,听他们指指点点的声音。

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努力的学习,几乎每次都考满分,一方面为了王老师在我奶奶面前美言,满足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