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牵手

忆梦难遗 似省非醒 1479 字 21天前

自古以来,似乎女人都是家庭里最擅长处理内政,也是最擅长下厨的,一家老小的三餐饮食全都出自母亲、妻子手中。而问起男人们为何不下厨,他们总是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以一句“君子远庖厨”作为自己的免死金牌。

“君子远庖厨”,出自《礼记·玉藻》:“君子远庖厨,凡有血气之类弗身践也”,其原本的意思是说,但凡是有血有肉的生物,我们都不要亲手去杀害他们。而我们更为熟知的,则是出自孟夫子的《梁惠王章句上》,其完整的句子当是如下: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翻译成白话文也就是说,君子有仁爱之心,有好生之德,不忍见、闻杀生,所以不进厨房,因为厨房里有杀生,有血腥。

而之所以会有这个典故,与战国时期的齐宣王密不可分。孟夫子在劝导齐宣王施行仁政时,特意“恭维”了他之前的优秀事迹,拍了一顿彩虹屁。有一天,齐宣王见到有人牵着头牛经过王宫宫殿,便顺口问了一句。他在得知这头牛要被杀了取血祭钟后,于心不忍,称牛明明没有犯死罪却要被判处死刑,自己不忍心看到牛害怕发抖的样子。随后,齐宣王下令用一头小的羊代替这头大牛作为了祭品。齐国的老百姓听说这件事情以后,纷纷认为齐宣王很吝啬,可孟夫子却夸齐宣王有大爱,有仁心,是明君,他若能继续施行仁政,必定子民归心,称雄天下。孟夫子来齐国是为了推广仁政,劝导君王实施仁政的,而作为一名卓越的思想家,他对于劝诫君王也有一套他自己的方法。他从心理学入手,抓住了齐宣王的内心善良,从而掌握主动,剥茧抽丝,层层推进,迫使齐宣王落入了自己观点的觳中。不得不说,孟夫子能被称之为“亚圣”,恐怕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学术思想。

对于陈默来说,或者甚至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齐宣王这种以羊代牛的做法似乎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杀生祭祀,都剥夺了生灵的生命。可很多事情,并不能用本质相同来进行衡量,因为哪怕是在封建时代的社会,连人都还能是奴隶,不被统治者放在心上,更何况是一头牛,一头羊呢。论心不论迹,这恐怕也是孟夫子对于这件事的内在想法。

对于跑步锻炼,陈默并不会每天都坚持,也不是他偷懒,只是他习惯于此,天天跑步有损半月板,并不是特别值得提倡的。

一高一矮,一老一少,两个身影迎着早晨的曙光,漫步在南塘的街道上,陈默今天早上没有锻炼,而是陪着王奶奶去农贸市场买菜。虽然陈默并不娇气,可他一点不喜欢菜市场的喧闹和异味,尤其是经过水产、禽类摊位的时候,那种血腥味、污秽味让他格外难受。事实上,他对于禽类的肉产品和鱼虾类产品也确实不太感兴趣,烧起来麻烦,吃起来也麻烦。

“早上好啊,王婶,今天是带大孙子来菜场啦?”

陈默不禁感到有些尴尬和局促,他自然清楚的知道王奶奶有一个宝贝大孙子,但同时也知道这位大孙子已经许久未曾归家,一直与他的母亲一同生活在遥远的澳大利亚,并且似乎对那里流连忘返、乐不思蜀。这个事情本让陈默心生忧虑,深感遗憾,今天那个老阿姨说的那种话,让他更为担心了,担心王奶奶听到这样的话语后内心会受到伤害。他深知亲情对于老年人来说意味着什么,那是一份无尽的牵挂和思念之情。尤其像王奶奶这般年纪的老人,更渴望能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然而现实却如此残酷无情,她心爱的大孙子远隔重洋,身处他乡且久未归巢,使得这份期待变得遥不可及甚至可能成为一种奢望。想到这里陈默心中愈发沉重起来,仿佛心里压了一块巨石般让他喘不过气来。

“哈哈哈,这是我家宏德的学生,最近住在我家补课呢”,王奶奶似乎一点没有介意,依旧是满脸的和蔼。

“哎呀,哎呀,您瞧我这眼睛,人老啦,不中用啦!”,蔬菜摊贩是一个五十岁上下的中老年妇女,胖墩墩的,看着没有那么的精明市侩,“来来来,今天才到的芦笋,您带回去尝尝!”

王奶奶接过这一捆,看了看末端,又掐了掐,满意的点点头,随手准备掏钱。

“王婶您可不兴这样,老婆子今天说错话了,这是给您赔礼道歉啦”,菜贩子急忙俯身拦住王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