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
这个词,如雷贯耳,让众人身躯一颤,纷纷露出惊愕的神情。
“华夏文明延续至今数千年,我大魏朝承袭中华国嗣,也有一百多年了!历经太祖、高祖、太宗、高宗,还有九位先帝,传到朕的手里!”
元子明目光如炬,第一次得以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不用一点掩饰地说出来:
“朕要修成天下第一书!记载这数千年华夏文明的发展脉络,传给子孙,流芳百世。”
“让后世子孙,永远都记得,永乐这一朝,乃大魏千载难逢的盛世!”
无论是宗室,还是文官武勋,都没有料到皇帝还有这样的雄心壮志。
司马仲本试探性说道:
“臣马上就下诏给翰林院,责成他们一个月内,翻阅目前府库的所有藏书,集历代之大成,修撰永乐大典!由户部专门批款十万两白银,作为修撰费用,以显示陛下对永乐大典的重视!”
元子明斜着眼睛瞟了对方一眼:
“司马相公,没有理解朕的意思啊!”
司马仲本一愣,低头道:
“如果陛下觉得十万两太多了,有些劳民伤财,臣可以削减一些的。”
“是太少了!”
元子明雄厚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
“朕要修的,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政绩工程!而是可以被后世学者圣人参考的古今经典!”
“一个翰林院算什么?马上张贴皇榜,征召天下有学之士,翰林院、国子监、太学、官学……这些部门通通都要参加!去走地方,收集各地典籍奇书,编撰成册!”
“除此之外,永乐大典的修撰工作,就由裴济和司马仲本你们负责!公孙相公年迈了,怕是干不动了,所以特批告假!”
“修撰永乐大典的费用,朕会从内库中先出一百万两白银,再由户部批一百五十万两,合计二百五十万两作为第一期费用!”
“此后每个月,户部都要拨十万两白银!作为永乐大典的固定经费!”
元子明的话如同连珠炮。
让众人讶然,有些难以置信。
要知道皇帝平时可是抠门得很,除了北伐可以大量大量烧钱外,朝廷的任何一批款项支出,都要经过皇帝朱批,再由司礼监转呈政事堂,然后才能让户部执行!
就比方说宫中盛夏,都有喝绿豆汤降温的习惯。
每年支出三千多两白银……
皇帝直接换成凉茶,跟长安当地的药材商采购,费用变成了二百多两……
现在为了这个永乐大典,居然动用如此的人力物力,几乎是仅次于北伐的全国大动员!
元子明还特地交代了:
“对了,有关南朝的风土人情,也必须全部记录进去!还有有关西洋在我中国的一切传教,西学东渐之事,也不可以疏漏!”
等到皇帝离开后。
众人这才喋喋不休。
最先走的。
是宣王元豪和豫章王元肃。
“叔父,你说陛下今日对我们委以重任,还说什么天位不必是自家儿子,这是什么意思?”
元肃侧目,看向元豪。
元豪斜着眼睛,反唇相讥道:“本王的好侄儿,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
“难道你心里,不清楚陛下的意思吗?”
听到这话,元肃咯噔一下,讪讪一笑道:
“姜还是老的辣啊!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叔父的法眼啊!”
“看来天子也看不惯这些文官和武勋的跋扈,觉得还是我们自家人靠谱!这正是我们姓元的,重新夺回大魏朝主导权的时候!”
宣王元豪耸了耸脸,脸上也露出了野心勃勃的笑容:
“我们本就是太宗一脉,跟陛下是血浓于水,又是德王的后裔!此番差事办好了,搞不好,以后这天下,也能分我们一杯羹了!”
他讲这话,已经是处在危险的边缘了。
换成平时,害怕祸从口中,是绝对不敢谈及一丝一缕的。
但今天元子明的暗示,让他们觉得机会到了。
同样都是姓元,元子明可以,他们为什么不行?
另一边,结伴而行的文官们,也在窃窃私语:
“陛下今天真是大手笔啊!直接提拔了两位宗王,奔赴江南办理商务之事!”
“这等于拆分了皇长子党和皇次子党的势力!让宗室力量重新抬头,跟我们抗衡!”
“哼!元豪和元肃算什么东西,两个草包而已,挑他们不过就是矮个子里面拔高个而已!要不是宗室的人大多碌碌无为,哪里轮得上他们上位!”
皇长子党和皇次子的文官,这次居然出奇地团结。
决定凑在一块,对付宗室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