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新郎

在风景如画的江南,有一位声名远扬的梅孝廉,名唤耦长。他学富五车,才华横溢,在当地备受尊崇。有一次,在众人相聚的场合,他绘声绘色地讲述起家乡发生的一桩奇事,那是孙公在德州出任县令期间所经手的一桩令人称奇的案件。

故事的起源在一个宁静祥和的村落之中。村里有一户人家,怀着满心的欢喜与期待,为儿子筹备了一场盛大而热闹的婚礼。婚礼当天,整个村庄都沉浸在喜庆的氛围里。亲朋好友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带着美好的祝福和丰厚的贺礼,邻里乡亲们也纷纷聚拢,共同见证这一幸福的时刻。

宽敞的院子里,人们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丰盛的酒席摆满桌面,美酒佳肴琳琅满目。大家推杯换盏,畅快地饮酒,尽情地交谈,欢乐的气氛一直延续到一更天过后,夜色渐浓,月上梢头,众人才逐渐散去,带着微醺的醉意和满心的祝福各自归家。

此时,新郎在屋内待得有些闷热,加之酒意的作用,使得他面色微红,脚步略显虚浮。他摇摇晃晃地走出房间,想要到院子里吹吹风,透透气。就在他刚踏出房门的瞬间,一道亮丽的身影吸引了他的目光。只见新媳妇身着一套绚丽多彩、绣工精美的华丽服饰,身姿婀娜,步履匆匆地朝着屋舍后面走去。新郎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疑惑,这深更半夜的,新媳妇不待在房内,为何独自一人前往屋后?难道有什么急事?带着满心的疑问,新郎决定悄悄地跟在新媳妇身后,一探究竟。

宅子的后面,一条波光粼粼的长溪静静地流淌着,溪水在月光的映照下泛着银色的光芒。一座小巧而古朴的石桥横跨在溪流之上,宛如一道优美的弧线。新媳妇迈着轻盈的步伐踏上石桥,毫不犹豫地径直向前走去,身影逐渐融入了夜色之中。新郎越发觉得此事蹊跷,忍不住高声呼喊新媳妇的名字。然而,他的呼喊仿佛被夜晚的凉风吞噬,新媳妇对他的呼喊毫无反应,没有停下脚步,也没有回头。只是在远处,微微地向新郎招了招手,示意他跟上。新郎见状,顾不得许多,心急如焚地加快脚步拼命追赶。明明看起来两人之间的距离不过盈尺之遥,可无论新郎如何奋力奔跑,如何加快步伐,却始终无法真正追上新媳妇。

新郎就这么一路跟着新媳妇,脚下的路似乎没有尽头。他们走过蜿蜒曲折的乡间小径,小径两旁的草丛中不时传来虫鸣蛙叫;穿过茂密幽深的树林,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不知不觉间,他们已经走了好几里路。最终,他们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村落。这个村落与新郎所在的村庄截然不同,房屋错落有致,却透着一股神秘的气息。

新媳妇终于在一座宅院前停下了脚步,她缓缓转身,美丽的面容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动人。她望着气喘吁吁的新郎,柔声说道:“郎君,实不相瞒,你家太过清冷寂寥,缺乏热闹与温暖,实在不符合我的习惯。不如你与我先在我娘家小住几日,感受一下亲情的围绕,之后咱们再一同回去探望你的家人。”说完,新媳妇优雅地从如云的发髻中抽出头上那支镶嵌着宝石、制作精美的簪子,轻轻叩响了一扇紧闭的朱红色大门。只听得“轧”的一声,门缓缓打开,一个面容清秀、眼神灵动的女童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着。新媳妇微笑着迈进门槛,新郎虽然满心的疑惑和不安,但事已至此,也只好硬着头皮跟了进去。

走进屋内,新郎抬眼望去,只见堂上正坐着一对中年夫妇。男子面容严肃中带着几分慈祥,女子则神态温和,满脸堆笑。从他们的神态和与新媳妇的互动中,新郎断定这想必就是新媳妇的父母。他们看到新郎,脸上立刻绽放出热情而亲切的笑容,男子率先开口说道:“我这女儿啊,自小就是被我们夫妇俩捧在手心里娇生惯养着长大的,从未有一刻离开过我们的身边。如今嫁到你家,骤然离开熟悉的环境和亲人,心中难免感到忧愁和不安。今日能和郎君你一同归来,可真是大大慰藉了我们这为人父母的牵挂思念之情。你们就安心在这住上几日,好好歇息,过些时候,我们自会安排送你们两人回去。”说罢,岳父岳母便起身忙碌起来,不一会儿,就为他们收拾出一间温馨雅致的房间。屋内床铺柔软舒适,被褥是用细腻的绸缎制成,上面绣着精美的图案。床边的柜子上摆放着精致的花瓶,插满了新鲜的花朵,整个房间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一应物品准备得妥妥当当,新郎和新媳妇就在此住了下来。

家中的客人们见新郎许久都未归来,心中不免担忧起来。他们原本还在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婚礼的热闹场景,分享着新人的喜悦,此刻却都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开始四处寻找新郎的身影。他们找遍了房前屋后,每一个房间都仔细查看,每一个角落都不曾放过,可新房里却只见新媳妇独自一人坐在床边,神情落寞,而新郎却不知去向。客人们感到事情不对劲,于是扩大了寻找的范围,不仅在村子里挨家挨户地打听,还不辞辛劳地到周边的村落询问,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然而,无论他们怎么努力,却始终没有获取到任何关于新郎的消息。

小主,

新郎的父母得知儿子失踪的消息后,犹如遭受了晴天霹雳,瞬间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之中。他们原本充满喜悦和期待的脸庞瞬间布满了阴霾,眼神中失去了光彩。母亲整日以泪洗面,眼睛哭得红肿,父亲则眉头紧锁,沉默不语,只是一根接一根地抽着旱烟,屋子里弥漫着沉闷和压抑的气氛。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间将近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可儿子依旧杳无音信。老两口在无数个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心中的希望渐渐破灭。他们认定儿子必定是遭遇了什么不测,已经不在人世了。

而另一边,媳妇家见女儿孤身一人,无人陪伴,觉得她甚是可怜。于是,女方的父亲便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来到村里,找到了公公。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尴尬和无奈,委婉地表达了想要让女儿改嫁的想法。村中的公公听到这个请求,顿时气得脸色发青,他瞪大了眼睛,声音颤抖着说道:“我那可怜的儿子至今生死未卜,既没有见到他的骸骨,也不见他的衣裳,怎能就这么轻易地断定我儿已经不在人世了!就算他真的不幸离世,按照常理和风俗,也应当满一年之后再考虑让女儿改嫁之事。你们为何如此急切,这般迫不及待啊!难道就不能多等些时日吗?”媳妇的父亲听了公公这番言辞激烈的话语,心中的怒火也被点燃,他觉得公公太过固执和不通情理,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最终不欢而散。一怒之下,媳妇的父亲便将此事告到了公堂之上。

孙公接手此案后,也是眉头紧锁,深感此事的蹊跷和复杂。他仔细查阅了相关的证词和线索,反复思考,却始终难以理清头绪,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着手处理。孙公在书房里踱步沉思,手中的卷宗翻了一遍又一遍,案几上的油灯一直亮到了深夜。经过多日的深思熟虑,孙公最终做出判决,让他们暂且等待三年。如果三年后新郎依旧毫无音信,再做其他的打算。随后,孙公将此案详细地记录在案,便让他们先各自回家等候。

那村人的儿子一直住在媳妇家,媳妇家的人起初对他还算友善,照顾得也算周到。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会想着给他一份。新郎在媳妇家的日子里,心里始终牵挂着家中的父母,他每天都盼望着能早日回家与亲人团聚。他每次与媳妇商议回家之事,媳妇总是巧言令色,满口答应,可每次到了要动身的时候,她总会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拖延,迟迟不肯真正启程。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转眼间又过去了半年多的时间。新郎的内心愈发纠结和痛苦,他每日都在忧虑和不安中度过,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原本挺拔的身姿也渐渐变得消瘦,眼神中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他实在无法再忍受这种无尽的等待和拖延,终于下定决心,哪怕独自一人,也要回家。可每当他提出这个想法,媳妇总是泪眼汪汪地坚决挽留,不肯放行。

直到有一天,媳妇家突然发生了巨大的变故。那是一个乌云密布、狂风呼啸的日子,天空中不时传来沉闷的雷声。全家上下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惶恐和不安,仿佛天要塌下来一般。整个家里弥漫着紧张和慌乱的气氛,媳妇一家神色匆匆地对新郎说道:“郎君啊,原本我们打算再过两三天就让你们夫妇一起回去的,谁料想嫁妆还没有准备齐全,家中却忽然遭遇这般飞来横祸,实在是意想不到。如今实在是无可奈何,只能先送郎君你回去了。”说完,便手忙脚乱地为新郎收拾行囊,将他送出了家门,然后不等新郎反应过来,便转身匆匆返回屋内,关上了大门。整个过程匆忙仓促,言行举止也显得颇为草率凌乱,让新郎感到十分困惑和不安。

新郎站在门外,望着紧闭的大门,心中满是疑惑和失落。狂风呼啸着吹乱了他的头发和衣衫,他却浑然不觉。他定了定神,开始寻找回家的路。当他下意识地回头再看时,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刚刚的院子和房屋竟然在一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一般。眼前唯有一座孤零零的高高的坟墓,在狂风中显得格外阴森恐怖。墓碑上的字迹模糊不清,周围杂草丛生。新郎吓得脸色煞白,冷汗直冒,心脏仿佛要从嗓子眼跳出来。他不敢再多做停留,急忙沿着来时模糊的记忆拼命奔跑,一路上跌跌撞撞,不知摔了多少跤。他的衣衫被树枝划破,手脚也被荆棘划伤,鲜血直流,可他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赶快回家。

经过一番艰难的奔波,新郎终于回到了熟悉的村庄。村口的老槐树依然枝繁叶茂,熟悉的炊烟袅袅升起。他顾不上休息,径直奔向家中。到家之后,新郎已是气喘吁吁,几乎瘫倒在地。他的家人看到他这副狼狈的模样,又惊又喜。母亲赶紧上前扶住他,父亲则关切地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在家人关切的目光中,新郎惊魂未定,颤抖着声音将这一路的离奇经历详细地向家人一一叙述。听完新郎的讲述,一家人都感到难以置信,震惊不已。经过短暂的商议,他们决定前往官府申诉此事,希望能得到孙公的帮助和裁决。

孙公得知此事后,立即下令拘捕了媳妇的父亲,并将他带到公堂之上。公堂之上,孙公神色严肃,目光炯炯,不怒自威。他语气坚定地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告知于他,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随后,孙公以公正严明的态度,下令送女儿回去与新郎成亲,让他们举行正式的婚礼,以成全这对历经磨难的夫妻。最终,在孙公的主持下,新郎和新媳妇得以团聚,从此过上了平静幸福的生活。村里的人们听说了这件奇事,都纷纷感叹命运的无常和缘分的奇妙。

在风景如画的江南,有一位声名远扬的梅孝廉,名唤耦长。他学富五车,才华横溢,在当地备受尊崇。有一次,在众人相聚的场合,他绘声绘色地讲述起家乡发生的一桩奇事,那是孙公在德州出任县令期间所经手的一桩令人称奇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