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几年来平安镇的发展让章子俊也吃惊不小,从鱼河堡至上盐湾到镇川沿着无定河已经连成一片,昔日荒芜之地的无定河边上,年前新开通的鱼河堡至镇川的蒸汽机有轨车已经开通,带动了沿线的商业及工业,特别是兴起的各种窑厂、酿造厂、水泥厂、炼铁厂、砖瓦厂、堆煤场、木料场、各种牲口养殖场、食品加工厂、农具制造厂、编织厂等等像雨后春笋般建造起来,章子俊都不知道这些工厂是谁在经营。因为这些工坊都不在平安镇范围内,就是说不属于平安伯的,而且规模非常巨大。看来要回平安伯府好好问问王星辰及杨娇这二位夫人了。
平安镇大明科技学堂的名声越来越大,主要是因为每年章子俊都有专银拨付,昔日的《大明科技学堂》主要从识字开始,而目前早就变成了一所高等学府,学前识字已经分开,开办了一所平安镇小学校,每年只收取一些学杂费,学生的来源就是附近的贫苦孩童、工矿中做工人家的孩子为主,聘请一些秀才、童生为师资,近年来许多前期在《大明科技学堂》学成毕业的学生。也充实了小学校的师资力量,主要课程有国学、数学、格物三门课程。
章子俊的设想小学是扫盲识字班,也就是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大明科技学堂》的水平就是初、高中的水平,对目前大明来说已经相当高学历了。因为科技学堂教学的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化,重点不是放在文章上面而是许多格物上,简单的物理、化学、数学,天文地理为辅等。这些教案书本都是早几年章子俊从穿越而来的电脑、手机中整理出来的,再加上自己写作完成了初中物理、化学、数学的课本,当时是为了打发无聊的夜生活,不想来到平安镇兴办学堂才派上用场。就这几本薄薄的教科书成就了当下学堂的名声。
学堂学满二年后,分为不同学科,主要由三门,国学科、理科、军事科。一般报考国学科为多,所以国学科又分为二类,第一类主要是学习文化传承和学术记载,除四书五经外,包括以往历史、哲学、地理、政治、经济等。第二类除了传统文化艺术、还有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
当今的理科类可不是学数学、化学、生物之类,而是学当前最需要的知识,比如各种各样的机械传动,各种还没有出现的机器动力,各种化学元素中的物质,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来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物理、化学、地理、天文、数学、生物学等为主。这是章子俊最看重的学科,目前各大工坊中的技术人才皆出自此,只要毕业后,待遇相对较高。
第三类为军事科,一般学生都不愿报考此类,以为是去当兵,其实是学习一些兵书兵法,武器制造,军医、军械、军事交通、科研、后勤这些知识。学成以后就会被按排到军营中担任一个特殊的职业,章子俊称谓“参谋”,不入朝廷营兵编制,这参谋兵有平安府发月银,在外人看来就是平安伯安插在军营内部的“奸细”,可是一般这种“参谋”是随主官一起上任,一个百户队中才配有一位,“参谋”主要是主持军营中的医疗、后勤、火器弹药知识、传书通信等方面,不插手作战方面的事。朝廷在榆林、神木河套外,驻军二万,其余的全是地方驻军,称谓地方兵,不算朝廷营兵。弘治以来朝廷对各地这种武装是一种默认的状态,因为不花朝廷一文钱,加上边关连年吃紧,有地方上的武装守卫着,减轻的朝廷许多的困难。重要是地方武装只是守备自家门口,一般为防盗防贼,这样的武装在全国到处都是。什么祝家庄、晁家寨、安风寨等等星如棋布。区别就是规模大小,如果在一个地方强盗盛行的话,那么私家武装的人数就会多,榆林是边关,跟内地又不一样,为了防止蒙古鞑靼的劫掠,地方上组织各私家护卫统一协防也就水到渠成了。
不过在榆林的守兵只有一家私人武装,就是平安伯府,昔日在朝廷军营中混的,目前全部加入到了地方兵营中,褚茂林前几年去世后,有大儿子顶上为游击将军,属于朝廷编制外,小儿褚施就在平安镇私家护卫中担任炮兵营长,季琮、刘玉也以百年,都有儿孙继承,不过是在平安伯府当私家兵,还有当年的彭韶,周寿弟等后人,也是一样,目前在河湾带着一个火枪营,一个火炮营,一个掷弹营。周寿弟一家共七个儿孙全部在科技学堂军事科毕业。
平安镇科技学堂所毕业出来的学生,不为考取功名为目的,因为想要去考也得不到好成绩,不过有一点比考取功名更厉害,只要能毕业就能得到一份让人足够眼红的工作,月银跟七品官同级。这就要说道当初王芿峤主张开办学堂时的初衷,王芿峤就是官场老油子,也是各种名利场的高手,把人心已经摸透了。
自古以来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做官等于是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还有就是扬名立万,光照千秋让后人崇拜。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对读书人来说只是个过程,而扬名立万让后人崇拜难度系数直达天顶,所有天下的读书人,不管做官的还是做学问的,全都痴迷身后能留下点什么?
小主,
学堂内部凡是在学术上有自己见解的都可以成书,不花钱,帮自己出书,这在当今大明文人来说可谓是石破惊天,杀伤力太大。什么史籍、诗词、散文小说。连话本都可以。
这就是当今西北学派兴起,随着生产方式在不断变化,工业的兴起,商业得到重视。冲击了传统的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连传统的伦理观、价值观,甚至是信仰,也在逐渐解体中。一场以儒学及科学的对碰,在许多文人大儒之间产生了分歧,从争论到争吵,再到势不两立就这样开始了。
起因是从科技学堂的一本学刊引起,里面的内容牵涉到了科学所发现的天道之理是儒学所规定的人道之理无法解释和理解的“异端”理论,威胁和动摇了儒学的存在地位,这让儒家的卫道士们战斗力爆起,联络了许多儒家官员要对平安镇这一套称谓“科学”的铲除,扞卫儒学。
随即大批的京城官员,大儒文人有章子俊认识的和不认识的,纷纷送来了书信,有大义凛然的指骂,也有好言好语相劝的,还有一看苗头不对劝架的,归根结底是科学冲击了儒学的等级根基,这是最表面上,深层次就是一个是天道,一个是人道。用儒家来说,科学就是大逆不道。
平安镇在做什么?让那些读书人出来后,做起了工匠、郎中、兽医、厨子、账房、泥工瓦匠、打铁磨豆腐,还被归纳为有文化的文人之列,这不就是拉低了读书人的档次吗?
更可气的是,这篇文章中写道:“什么是文人?即能写字会算朗读的人,那么就是说是有知识的人,文人等于儒家知识分子等于朝廷官员,那么也就是说文人等于官员,可是这些官员能做泥瓦匠吗?能磨豆腐吗?能编织竹蓝吗?能种庄稼吗?显然是不能,而学科学懂科学的文人就能行,因为从读书起,压根就没想着读书为了去当官。”
仅仅是读书识字的水平,这一点大儒们还能忍,最不忍的就是这些学科学的不讲武德,还出书,系统地整理出许多专业知识体系的理论出来,把无数的工匠积累的宝贵技术经验,成为了经典科技着作,还有各种小人书画本,描绘出往后科学技术带来的新生活,许多的东西正在实现中,让人不得不信以为真,直接冲击了儒家学说。
在古代惜墨如银,惜纸如金的时代,其原因就是这些文房四宝全是手工制造,因为要求能写墨,成本很高,可到了平安镇后,章子俊开办的造纸厂大量利用机械生产,粉碎机,研磨机等,直接把造纸成本降了下来,而且造出来的纸分成好几个品种,大部分是做油墨印刷用途,相比只用作书写着墨的工序更加简单,所要求的原料也不讲究,什么破麻布,树枝树叶、芦草芦杆、稻草藤曼都能粉碎成沫成为纸浆,有白纸,也有各种没有过滤冲洗干净的色纸,还有草纸糙纸等。成本的下降意味着可以大量地印刷,加上铜铅活字,脚踏式圆盘印刷机,直接把金贵如油的书籍,变成了大众娱乐读物。
在这几年来平安镇的发展让章子俊也吃惊不小,从鱼河堡至上盐湾到镇川沿着无定河已经连成一片,昔日荒芜之地的无定河边上,年前新开通的鱼河堡至镇川的蒸汽机有轨车已经开通,带动了沿线的商业及工业,特别是兴起的各种窑厂、酿造厂、水泥厂、炼铁厂、砖瓦厂、堆煤场、木料场、各种牲口养殖场、食品加工厂、农具制造厂、编织厂等等像雨后春笋般建造起来,章子俊都不知道这些工厂是谁在经营。因为这些工坊都不在平安镇范围内,就是说不属于平安伯的,而且规模非常巨大。看来要回平安伯府好好问问王星辰及杨娇这二位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