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三房也并非老太君亲生,只是三房的老爷从小养在老太君膝下,与大房格外亲密。
薛三老爷早些年便战死沙场,成琪是他的遗腹子,一向也在大房这边厮混着长大。薛三老爷是薛家几位老爷里最花的一个,或许也不能说花,而是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在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
他有七房妾室,孩子也多,当年出征的时候檐下站了一排高矮不同的小萝卜头,薛三老爷欣慰地拍着胸脯对老太君说,这些可够了吧?
惹得老太君涕中带笑地骂他,后来也一语成谶,人没能回来。
三房的妾室都老老实实地各自带着孩子,当时正妻江氏怀有身孕,几个妾室一合计,把孩子都放在一处,几个姨娘轮着一块儿管,闲出来的就去照顾太太。
三房几个女人当家,又都带着孩子,老太君觉得她们不容易,就把人都接到了离大房更近的园子。
为了排遣她们余生寂寞,老太君也给她们介绍过新人,有愿意再嫁的带着嫁妆谢了恩磕头去了,对情爱再无兴趣的索性留在薛家,带着孩子享这泼天富贵,也觉得有没有男人根本不要紧。
更甚至,和那些改了嫁的姐妹,因为有共患难相扶持的情谊,还时常走动,薛家也欢迎她们回来叙旧、做客。
这一点被朝中许多人诟病,重视礼仪的儒者觉得这实在荒谬不堪,有辱斯文,直骂薛家犹如飞禽野兽一般毫无人伦纲纪。
薛三老爷为国战死之后,他的妻妾居然不作为遗孀安分自居、缅怀亡夫,而是如此对不起薛将军,简直辱没英烈。
这被年少的薛成琰按着嘲讽了一通。
“也不见得你给你故去的夫人守住你的裤裆了。自己做不到的事,还想着动动嘴皮子就影响他人的人生,最可恶的就是你这种人,不以礼教助人育人,反以礼教害人杀人。”
这话在儒士群体中掀起轩然大波,有人羞愧之极,有人恼羞成怒,联名上书薛成琰藐视权威,颠覆传统,说得玄乎其词。
然而并没有撼动薛成琰半分,毕竟比起那些被扭曲谣传的纲常理论,他才是当下的政局里真正的权威。
三房留下来的和出去的人们都很感谢他,也十分爱戴薛家。
甚至有人改嫁之后,带着夫婿还和薛家走动成了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