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皇上看得起老臣和爱女,”徐达赶忙站起来,一揖到地,“老臣何德何能,小女 何其有幸,嫁入皇家,光耀门庭,一切听凭皇上做主。”
燕王朱棣和魏国公千金徐仪华的婚姻就这样定了下来。洪武十年,十七岁的朱棣和 十五岁的仪华举行了大婚庆典。婚后,二人恩恩爱爱,相敬如宾,一时吸引了皇宫内外的 众多眼球。陪王妃回娘家或是徐达在北平时,燕王还不失时机地和久经沙场的老岳父探讨 战阵兵法,把平日所学、所思、所得的体会和盘托出,和老泰山交流,谦逊而恭敬,因而深得魏国公喜爱。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徐皇后轻轻诵起了曹操的《短歌行》,略有些伤感。
“仪华何出此言?只有到了坤宁宫,朕才有了家的感觉,你要看朕无家可归的笑话 吗?”永乐有些吃惊,半是玩笑半是真。他认为,皇后染疴,也不过疥癣之疾,没什么大 不了,怎就到了人生几何了?先说草木,又说朝露,意味着什么?
“皇上,”仪华轻轻把永乐搭在肩上的手移开,攥在手里,“这些年,大喜大悲、忧 思难忘的事太多、太频了。”短短的十几个字,又是他们同甘共苦的二十年。
洪武十三年,十八岁的徐仪华随燕王就藩北平。这期间,多少辛苦,多少坎坷,多少 沧桑,她心里太清楚了。乍来南京,做了皇后,身心却每况愈下,能不忆北平?
洪武十八年,父亲辞世,众说纷纭,有人说是老公爹太祖皇帝做了手脚。想起那些无 缘无故被杀的武将,她不能不信,又不敢相信,只得把苦水咽到肚里。
哥哥徐辉祖袭爵魏国公后,却又总和丈夫燕王别别扭扭,这个扣她解不开。一面是哥 哥,一面是丈夫,让她舍谁?夹在其中难死了。
建文元年,燕王起兵靖难,说实在的,她心里不赞成,她明白什么是“大义”,但刀 架在脖子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朝廷的大兵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燕王府,她能弃夫 去投奔朝廷吗?当然不成,丈夫赴死,她也愿引颈就戮。相呴以湿、举案齐眉的夫妻情分 比什么都重。所以,她的选择就是和夫婿生死与共,宁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坚定地站在 夫君一边。她为自己选择了一条绝路,也选择了一条荆棘丛生的通往胜利之路。
她没有想到,举国上下的大多数人也不会想到,区区燕府的八百壮士会取胜,仅用了 三年就打下了南京。当年的燕王君临天下了,可大哥徐辉祖还是一点面子都不给。建文在 位时,他率京军拼死抵抗没有错,但建文帝自焚,他的妹夫已经坐稳了皇帝的宝座,他却 躲在家里不肯露面,要不是看在她这个妹妹的份上,就凭丈夫的脾气,十个哥哥也早杀掉了。
二哥徐增寿的做法她也不赞成。他吃着建文帝的俸禄,暗里却常常给燕王通风报信, 事情败露,让建文帝亲手杀死在殿上,这也是建文帝亲手杀死的唯一一个大臣。丈夫即位 后追赠徐增寿为定国公,她沉默不语,一个“谢”字也没有。
有时只是一两句话,一个眼神,夫妻间心之灵犀就已訇然畅通。丈夫雄心勃勃,欲步 父皇创一代盛世,她却深感自己江河日下的身体,痛恨自己的无力襄助了。皇上的一个“家” 字,直让她泪光盈盈。
她攥紧丈夫的手,她坚信,夫妻之情、结发之情、二十多年的患难之情没有因他做了
皇帝而有所改变,也没因他忙于政务而淡漠疏远,更不会因她染病而嫌弃半分。尽管他来 得少了,也有秀娥、沄秋等几个嫔妃,她也能深深体会出,他的那颗心永远地留在了她这里。
她不是那种气量狭小的女人,他做皇帝了,皇帝就该有皇帝的威福,皇帝就该有多妻、 多子的礼遇,她过去虽屡屡劝过,但他一笑置之。
真到了再次相劝的时候了,若不能说动皇上,这将是她终身的遗憾。她已确切地感觉 到,自身病情的加重,万一哪一天……
“陛下,”仪华鼓足气力,细声道,“父皇在世时,数十妃嫔充掖后宫,诞育子女 四十余人,而皇上妃嫔屈指可数,虽年逾不惑,才有三子五女,何利于皇家香火延续?不 管陛下赞同与否,臣妾已想好,择日将着人到朝鲜遴选秀女,充掖后廷。”
天下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这样雍容大度的女人了,永乐起身将仪华抱起,放在床上, 吻着她的脸、她的唇。她那满含深情的眼瞬间明亮又倏然闭上,从眼角溢出了两串晶莹的 泪滴。在这春光般的温情中,他的雄心壮志和似水柔情都融汇在了一道奔涌的暖流中……
这一夜,他怀抱着她,紧紧地,一动不动,生怕松开手她就飞了,随风遁入茫茫的苍 穹,从此再不能相见。结婚二十多年,他们有过无数美好的夜晚,激情奔涌,惊涛拍岸。 可,这一次却那么不同,冥冥之中,怎么就有了生离死别的痛呢!他不信,她却坚信。因 而,她竭尽全力,为夫君带来最后一抹残阳的美丽!
“谢皇上看得起老臣和爱女,”徐达赶忙站起来,一揖到地,“老臣何德何能,小女 何其有幸,嫁入皇家,光耀门庭,一切听凭皇上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