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下江南钦差治水患 上条陈诸生献锦囊(10)

武英殿 钟月玄晖 3615 字 13天前

夏秋防汛,冬春治水,到永乐三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两年左右的光阴,古之所谓“三 江既入,震泽底定”的设想在夏原吉等人的日夜经划下基本成形,较之过去则更加完善。 旧时,常熟的白茆塘西接昆城湖、南接阳城湖,三塘之水只有几个细流北泄大江。户 部侍郎李文郁督民工五万,开白茆塘直通大江,拓宽了太湖水北泄的干道,这样,太湖之 水经过位于常熟南侧的昆承湖、阳城湖进入白茆塘后,北去二十里,欢快、顺畅地涌入大 江。接着,他又疏浚了昆承湖至常塾县北褔山塘的河道,向北四十里直达大江,太湖水北泄大江的工程全面完工。 佥都御史俞士吉在华亭诸生叶宗行的襄助下浚令深阔了大黄浦,开挑范家浜至南跄浦口的新河道,开挖河道八十里,接通了大黄浦上达太湖之东的淀山、泖湖之水,使太湖水 以汹涌澎湃之势沿大黄浦奔腾而下。大江东去,气势磅礴,看着欢快东去的江水,俞士吉 异常兴奋。

个头不高、一双小眼中充满智慧的叶宗行看着自己多年的想法成为现实,看着眼前这位激动得稍有些失态的朝廷的风宪大员,便将心中的筹划和盘托出:“俞大人,学生以为, 夏大人之开挑横塘纵浦之法不仅适用于吴淞江中上游,在刘家河、大黄浦下游入海处也宜 使用。相距五里或七里,开挑一道纵浦,相距七里或十里,开挖一道横塘,四方之水围田 而转,既可护田,又可排涝;依地势高下,设闸蓄放河水,如是虽逢干旱,高地亦有河水 便于耕作。”

自幼对水利就有着浓厚兴趣、今日终于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抱负了,叶宗行年轻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冲动。于国于民有筹划的人不在少数,又有几人能如他幸运?韩昌黎说 得没错,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自己壮着胆给夏大人写了一封信,就有幸成为宏图 伟略的实施者,夏大人就是他的伯乐,虽然他叶宗行还不是千里马。俞士吉为人处世高深莫测,清傲自诩。虽然才一年多的光阴,他已深受夏原吉“宰相 肚”的影响,变得比过去开朗、容人、理性了。江水滔滔,劲风漫漫,他捋了捋那撮细瘦 的山羊胡,看了看眼前这个二十多岁的县学学生,不无羡慕,肯定、坚定地点点头。

于是,依其地势高下,松江各县很快进入了塘浦纵横的工程中,留存了足够的灌溉之 水,多余的溪水、湖水进入大黄浦,奔流到海,湖水为害农田之事一去不复返了!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东、北两面有着大山阻隔的太湖之水在夏原吉一班人 的疏治下,已顺江东去,再不会有前日的桀骜不驯了。俞士吉突然蹦出了辛弃疾的两句词, 虽然曲解了辛稼轩的意思,但又和他此时的心境完全吻合。

袁复督浚的吴淞江工程任务最重。夏原吉的大部分精力也放在了这里。按照疏浚方略, 避开了吴淞江下游完全淤堵的河段,开挑了由吴淞江中游直达刘家河的下界浦、新洋江等 大浦;又开挑了淀山湖至吴淞江的千墩浦,以缓解大黄浦下游的水势。此外,又对吴淞江 的上游进行了疏浚,并严督相关州县召集民夫依式构筑圩岸,各大浦之间维系农田、利于 排蓄水的、堤土坚实的横塘纵浦比比皆是,到处都有适时启闭的闸门。允许百姓于堤上种 植了有利于强固大堤的蓝菜,既可养堤,还有一些收入。

夏原吉没有在任何一个地方学过水利,县学不会教这些,京师的太学也不会,国家也 没有这样的学校。但他的使命就是学校,百姓的安危就是学校,他的完成使命的责任心使 他必须成为一个优秀的水利工程师。博采众长,集思广益,长时间踏勘。他成功了,顺利 完成了这千古一浚的伟大工程。几百年过去了,今天的黄浦江依然浩浩荡荡,奔流不息。 恐怕没有人记得夏原吉了,但黄浦江记得,太湖肯定也记得。

夏原吉的太湖工程基本完工,河流疏浚,塘浦修好,万事俱备。但老天爷却和他们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去冬今春,几乎无雨,方便了河工却耽误了农时。非涝即旱,百姓无米下锅。望着陆陆续续拄杖上路行乞的百姓,袁复愁眉不展,知县周枕、苪鲇更是急得团团转。 原吉说:“苏、松、嘉、湖四府一样都有春旱之虞,我来治水也是治旱,令四府上游浦塘开闸,统一调剂使用塘坝之水,并调集籽种耕牛,保证百姓春耕。同时上疏皇上,发 粟赈济,圣旨未到之前,先开县里官仓,朝廷追究下来,由我担着。”

“尚书之意甚好,只怕这地方有司……”俞士吉瞥瞥周枕、苪鲇,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大黄埔完工后,他又受命巡视湖州等府,地方上是否依令而行了,他不清楚,颇有些 投鼠忌器。

“都火烧眉毛了,还有什么吞吞吐吐的?”俞士吉遭了抢白,忙接着说:“我前日从湖州府来,有些县不虑如何救灾,却一门心思地在过水淤田上打主意,召民佃种是假象, 实际上是想按无主地奏明皇上,增加赋税。本来有主的田土,或因避灾一时没人打理,若 再加税,岂不是两收其税?”

太祖以来的苏松赋重正在慢慢调整,还要把湖州拉进来,焚林而田,竭泽而渔,一些 地方,只想着眼前,想着考绩,让皇上觉着,他们时时刻刻在为朝廷着想,荒唐之极!连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道理都扔到一旁了,皇上不知实情,若是御批了,事就难办了。

夏原吉正琢磨着怎么处理,俞士吉又说,“湖州连年遭灾,累计拖欠国家赋税粮六十 余万石,而州县官员满心都是考核,不愿据实上报,知府李庆两头为难,虽想覆实,拗不 过众人,就想了个折中的法子,准备减半上奏,请朝廷减免一部分。”

“欺君病民,欺上罔下,岂是吾辈所为?”夏原吉忽地站起,用拳头捶打着几案,“我 马上写折子,几件事一同奏明,用六百里加急送出。”

结果,朝廷给与了极大支 持,不但湖州的逋赋全 免,连四府当年的受灾田租 三百八十万石也全部蠲免,此外,国家给牛给种,还发粟六十万石赈济了遭灾百姓,夏原 吉等数位朝廷大员则分赴各府县把赈济粮、耕牛和籽种送到了农户家中。

夏原吉、李文郁、俞士吉、袁复等人先是治水在百姓心中有了一个高大的形象,接着又送粮、送牛、送籽种,太湖周围各府县遍传着几位清官的事迹,连地方有司都有些吃醋了。

夏秋防汛,冬春治水,到永乐三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两年左右的光阴,古之所谓“三 江既入,震泽底定”的设想在夏原吉等人的日夜经划下基本成形,较之过去则更加完善。 旧时,常熟的白茆塘西接昆城湖、南接阳城湖,三塘之水只有几个细流北泄大江。户 部侍郎李文郁督民工五万,开白茆塘直通大江,拓宽了太湖水北泄的干道,这样,太湖之 水经过位于常熟南侧的昆承湖、阳城湖进入白茆塘后,北去二十里,欢快、顺畅地涌入大 江。接着,他又疏浚了昆承湖至常塾县北褔山塘的河道,向北四十里直达大江,太湖水北泄大江的工程全面完工。 佥都御史俞士吉在华亭诸生叶宗行的襄助下浚令深阔了大黄浦,开挑范家浜至南跄浦口的新河道,开挖河道八十里,接通了大黄浦上达太湖之东的淀山、泖湖之水,使太湖水 以汹涌澎湃之势沿大黄浦奔腾而下。大江东去,气势磅礴,看着欢快东去的江水,俞士吉 异常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