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权贤妃神归鸭绿江 解参议魂断风雪宴(3)

武英殿 钟月玄晖 2505 字 7天前

“大好事一件,皇上也不必犹豫了。”夏原吉已看出了皇上的心思,想疏治又担心群臣反对,所以才把事情摆出来,让大家说话。 他说,“治理太湖水患后,臣奉旨由河南入山东治蝗,因为淤塞之故,见河运之漕粮由江、淮达阳武后,陆挽一百七十余里入卫河,经历八处递运所,一次次转交装卸,各种 繁琐交接手续不说,烈日炎炎,丁夫人拉肩扛,辛苦万端。今潘叔正所言切中要害,虽劳 民一时,却是件利国利民的千古好事,权衡利弊,还是利大于弊啊!”

“臣也赞成此举,但皇上所虑也对。”金忠说,“这样,还和原吉当年治理太湖水患一样, 大部分出民丁,一部分出官军,急难险重的活计交给军兵可好?”

永乐点点头。 宋礼摩拳擦掌,有些按捺不住了:“我这个工部尚书莅任以来还真没做多少工部的事呢,前者是率众采了几年大木,皇上北征前奉旨才回来准备北征的事,这渠堰疏降、河漕 治理是臣分内之事,皇上一说,便觉手痒痒,如蒙陛下不弃,臣愿往山东,不治好黄河、 会通河,臣就不回京师了。”

永乐一笑:“朕还没下旨治理呢,你就立了军令状,看来朕不同意也不成了。” “臣不敢抗旨,只是主动请缨。” “方才,原吉、金忠一说,再看诸位频频点头的表情,都倾向于治理,朕的决心也坚定了。你宋礼长于工程,朕也正要给你个差事,看来这个钦差非你莫属。点将吧,由谁襄助于你?”

这么快定下来,就要选左膀右臂了,宋礼一时还没想好,尚未答话,原吉忧郁道:“随臣治理太湖水患的李文郁、俞士吉、袁复都是襄赞的好人选,只是……如今都在狱中。” 他扫了一眼陈瑛、纪纲,没有深说。

永乐一怔,没言语。前年冬,陈瑛奏李文郁、袁复假传圣旨,私放赈粮万余石;奏俞士吉蔑视首领官,无视尊卑长幼。汉王认为,俞、袁、李都是夏原吉一伙的,而夏原吉虽伴驾在北京,却心向太子,一时动不了夏原吉,从他的羽翼下手,也不失为一策,纪纲心 领神会。

三人下狱后,袁复耿直抗辩不屈被打死;俞士吉家人倾家荡产用宝钞保了他侥幸出狱, 被贬为办事官;李文郁被贬徙辽东,一去就是二十年。皇上在北京的时候此案就结了,邸报尚未刊载,原吉等还蒙在鼓里。

陈瑛、纪纲不知皇上什么态度,一直低头不语。 宋礼看看原吉,也明白了他想借此救人的用意,好一个菩萨心肠的大善人!便提高了声调:“既是罪囚,再好的助手也派用不上啊!”

永乐表情冷漠,不得不说话了:“此三人罪在不赦,贬官流徙,朕已做了处置,另选 他人吧。”

好一阵子沉默。 杨荣、金幼孜等在皇上身边知道此事,蹇义、金忠在南京也知道此事,惟有夏原吉、

宋礼等随行的部院大臣此时才如梦方醒,尤其是原吉,想起往日治水的默契,心中很不是滋味。

还是宋礼的大嗓门打破了僵局:“既是如此,臣另荐二人,皇上看看如何?第一是做过江西参政的刑部右侍郎金纯,于山川水利方面有些见地,又随臣采木,有能力;再就 是……”宋礼话到嘴边,故意犹豫了,因为,他要说的,又是个被贬的人。

“但说无妨。”永乐鼓励道。 “是江西吉安前知府、现为工部办事官的蔺芳。” 永乐的脸又是一沉。

前年,内廷派太监到吉安采办,想不到,竟被小小的知府蔺芳挡回了,永乐一怒之下撤了蔺芳的知府之职,满朝都知道。今天,宋礼还在举荐,永乐心中自然不快,遂冷冷问: “荐他何由?”

见皇上一脸的严肃,宋礼反倒做出了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臣的率直戆严是出了名的,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随性了些。因知陛下数年来举贤任能,尽揽天下英才共理国政,连草泽之人都雨露均沾了,何况虽有微瑕,却有一定阅历之廉洁官员?所以才想起 他。这个人自到工部以来,没一点子怨气,把个办事官的差事也做得响当当的,常听部里僚属夸起,臣也就注意了。当值时偶然和他说起国家山川水利之事,讲到黄河、淮河治理, 讲到运河疏浚,都极有见地,山川形势烂熟于心,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为国家计, 臣冒昧举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