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大王,妌定用心种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罢,武丁便把红薯的相关手册和一小袋粮种给了妇妌,又帮她选出了一队协助的人选。
众人又继续商议其他人选。
随后几天,武丁一朝都在研究种植和《齐民要术》这本书,还派出了众多臣民,在外寻找书中所描述的,但是在商朝还未知的植物。
-
明万历年间。
一位叫徐光启的人,发现天幕所奖励的粮种,他们大明都有了,而且玉米还是他记载在自己的《农政全书》中的。
那天幕上的红薯,正是自己推广种植的番薯。且那土豆在沿海地带也有众多百姓种植,食用方法也是花样繁多。
徐光启想到这些,立马穿戴收拾好自己官服,准备进宫一趟,用天幕向万历皇帝说明这三种粮食推广的重要性。
-
明崇祯三年。
朱由检看完天幕,突然想到徐光启修订的《农政全书》初稿中有记载这些作物。
便急诏68岁的徐光启,以及徐光启的门人陈子龙等人进宫问话。
此时的朱由检似乎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思考着如果这些粮食真能高产,让百姓吃饱,是不是就不会有农民起义了。
虽然想法很简单,但年轻的朱由检还是向往着自己能救大明于水火。
-
各朝代的民间,也有许多头脑灵活,心思活泛的人。
想到这些没听说过的粮食,肯定是好东西,一时间纷纷自发寻找,到处打听。
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在闲暇时,加入了寻找新粮种的队伍中。
虽说有些朝代没有传入这些粮种,但众人寻找的行为,也让一些人有了意外收获,发现了一些以前在本朝未曾见过的植物。
-
【本次盘点就到这里,下次盘点的是男性。】
【三天后跟大家揭晓!】
①贾思勰是南北朝时期,北魏末年的人,被后世尊称为“农圣”。《齐民要术》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着之一,也对后世农学发展有深远影响。所以前面刘协那是在瞎想,不要把贾思勰理解成三国时期的魏国人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