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登闻鼓-正妃开局

而崔婉儿,此刻是真真实实替自己的夫君鸣冤,动得是真情。

一口气陈情完毕,婉儿神色哀戚,将血衣等证据一一呈上,然后带着王府众人,再次稽首叩拜。

礼毕,婉儿几乎带着哭腔,言道:“臣妾实在不忍看到王爷一片赤忱之心被污。请陛下明查,还王爷以清白。”

崔婉儿声音虽一如既往的婉转柔美,但今日明显柔中带刚,那种强忍着泪意也要把话说完的执着与隐忍,只要听者尚存良知,必然动容。

只可惜,大殿之上,良知是个稀缺品。

景泰帝听完,心头倒有几分触动,不想崔氏恶族竟也能有如此深情且有大义的女子。

可他身为帝王,需不偏不倚。

儿媳为儿子鸣冤,这虽是他暗示的结果,但帝王面上却未曾显露半点嘉奖或偏颇之意。

景泰帝冷冷环视一圈,见殿堂上百官神色各异,不由眉头紧皱起,搭足帝王架子,用不怒自威的声音问道:“崔氏鸣冤,众卿以为如何?”

帝王搭台,棒子已经有人扛来了,接下来就要看谁接棒唱戏了。

然而,此刻朝堂上鸦雀无声。

往日杨相国总是第一个揣度圣意,快速接棒。可此时他并没有急着出列接棒。

自干女儿与李泓暄结亲后,他几番示好,李泓暄都不阴不阳不接茬,已位极人臣的杨文山已非当年蜀中阿杨,早养出了几分气性。何况近日他得了宫中消息,张更衣腹中胎儿极有可能是男胎。

杨相国的心思早活泛开来,驰禁之局,背后必有黑手,自己何不隔山观虎斗?

他见景泰帝目光向他扫来,故作捻须沉思状,还煞有介事的摇摇头,似乎因为状告之人有自己的干女儿,自己不得不避嫌。

杨相国一派官员见相国本人未动,也都按兵不动。

而崔氏、左氏一派则因此番赈灾事宜,李泓暄提出的一揽子募捐及减税之策,或多或少触动了他们的利益,本就心存不满。

拥有崔氏血脉的太子死后,他们虽急需扶持新人,可一个不听话的皇子于家族无益,自然得给他些教训。何况景泰帝年前已宣旨开春重新纳妃,未来还真不好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朝中主要的两派大臣均默契地不动。

杨芸儿默默观察四周,今日文德殿是常朝,需五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参加。

殿堂之内年长者居多,根据之前罗先生搜集过资料,到这个品阶的官员以世家为主,以及这几年被景泰帝扶持起来的杨氏一党。

不知是因着此前罗子昂有意引导李泓暄与世家疏离,还是李泓暄本人不入这些老家伙的眼,目前看起来六小王爷在朝堂上,还真是孤家寡人啊。

怪不得这皇子当得憋屈。

眼见气氛僵持在那里,景泰帝的脸愈来愈黑。

太傅终究心疼自己的学生,颤颤巍巍站了出来:“启奏陛下,老臣觉得六王妃言之有理,应该对猎苑驰禁之事重启调查。”

见太傅出列,翰林院学士林大人也跟出来支持好友:“臣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