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取冀州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在顺利消灭了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和东北的渔猎民族后,吕布拓地千里,但蒙古高原与东北不同,新增的土地皆是牧场和荒漠,难以从事农耕,运输补给十分困难,幽并二州百姓不愿迁移到蒙古郡。

吕布无奈只得将新招募的士兵置于蒙古郡,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磨炼士兵的意志,蒙古高原往北是当时没有形成政权的各个原始部落,新兵需要见血,留在蒙古郡是一个好的选择。

从蒙古高原向西,是一大片沙漠,穿越沙漠可以直抵凉州,但是由于吕布还没有找到通过沙漠的办法,远征凉州的战略计划只能搁浅。

这一年,一代雄主袁绍于邺城病逝,享年四十八岁。袁绍的一生也是波澜壮阔,少年时经历党锢之乱,从政后设计除掉了宦官十常侍和外戚何进,引狼入室,成就了董卓的大业。酸枣会盟,在反董卓联盟中成为盟主,威望遍及天下。因为吕布的关系,诸侯联军战败,没有成功上洛。回到渤海郡后,凭借手下文武和自身的能力,夺取了冀州,三次战胜公孙瓒,成为河北霸主。白马之战,意外战败,从此染病,告别了争斗天下的中心。

袁绍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制衡手下的派系,这也使得他没有明确自己的接班人。

冀州袁尚,青州袁谭,都想成为袁家新的话事人,但是他们都没有袁绍的能力,无法制衡河北派系,只能通过不停发动战争,来证明自己的合法继承权。

掌握了袁绍留下的大部分班底,袁尚在这场兄弟之争中处于上风,攻下了青州数郡,只留下袁谭的治所平原郡未攻陷。袁谭在谋士郭图的建议下,选择向吕布求救。

辛评绕道幽州,到太原求见吕布,踏进并州的那一刻,辛评心里竟产生了一种来到几年前的冀州的感觉,特别是在并州军营见到玄甲军和陷阵营以后,辛评就知道早晚有一天,河北全境会落入吕布之手。

吕布正在军帐之中开战军事教学,都尉以上的军官全部都参与学习,吕布要求他们不仅要识字,还有懂得旗语和兵法战术。

战场上瞬息万变,一旦交锋,在千军万马中,将军的命令很难传达到每一位士兵耳中,所以旗语就成了指挥军队重要的环节。至于学习兵法战术,吕布是为了长远打算,毕竟未来在这些人里,会出现几位统领万军的将军。

眼下军中除了吕布自己,只有四位将军,分别是:骑兵主将张辽,步兵主将高顺,玄莵军主将徐荣,水军主将甘宁。

辛评直接表明了来意,“奉主公袁谭手令,求将军发兵救援青州,愿平分冀州之地。”

吕布说,“请先生回禀大公子,并州不日将发出救兵,还望大公子守住平原郡。”

送走了辛评后,吕布开始布置此次的战术:这一仗打法我决定采用孙子兵法中的围魏救赵,高顺率陷阵营取邯郸郡,张辽率玄甲军取中山郡,我亲率大军取魏郡,我军三路出击,攻取冀州重要的三郡。

高顺在练兵十几年后,终于得到了征战沙场的机会,八百陷阵营的士兵也都摩拳擦掌,准备建功立业,他们高喊着“陷阵营,攻必克,战必胜”。

邯郸城是战国时赵国的国都,城高河深,且有河北四庭柱之一的高览率两万军队驻守。冷兵器时代的攻城战,没有两倍的兵力是难以达成的攻城战的胜利。

高览见并州军只有不到千人,想着全歼并州军,打破并州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他没有选择守城,而是带着城中的两万步兵出城决战。两军交锋,高览才发现自己想错了,这不是军队,是从地狱来的恶魔。

冀州军的攻击并不能对陷阵营产生任何伤害,陷阵营每个士兵都身披三重战甲,普通的兵刃根本砍不动,当陷阵营进攻时,充分彰显了孙子兵法中的徐如林,进攻有层次感,虽然不到千人,却给敌军带来了万人的压迫感。

高顺带头冲杀,挥舞陌刀,砍死了数十个冀州士兵,陷阵营个个以一当百,本来是一场人数悬殊的对战,却意外呈现了一边倒,人数众多的冀州军心生怯意,相互踩踏至死者不计其数。不到一个时辰,就全面溃败,主将高览被生擒,高顺带着陷阵营首战,就攻下了邯郸城。

张辽带着玄甲军,在中山郡前的一片平原上,与张合率领的冀州骑兵交战。与其说是两军对阵,不如说是一场屠杀,冀州骑兵完全不是玄甲军的对手,一个冲锋就决定了战场上的胜负。张合不忍麾下骑兵死亡惨重,选择投降,他清楚的知道这是一场根本赢不了的仗。

留守邺城的审配见到城下乌压压的并州兵,为首主将骑着赤兔宝马,手持方天画戟,如同战神,他知道是吕布亲自来了,邺城的军队都被袁尚带去青州了,城中只有千人。审配向驱赶百姓守城,却不想畏敌如虎的冀州军打开了城门,迎吕布大军进城,审配见大势已去,选择拔剑自刎。吕布让陈到负责安民,并下令打开邺城大牢,释放田丰和沮授,凭着自己的人格魅力说服了两位大才投诚效忠。

吕布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冀州各郡,只留下官渡并未攻取。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在顺利消灭了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和东北的渔猎民族后,吕布拓地千里,但蒙古高原与东北不同,新增的土地皆是牧场和荒漠,难以从事农耕,运输补给十分困难,幽并二州百姓不愿迁移到蒙古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