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袁绍阴谋

而且他镇守幽州时,为政宽仁,安抚百姓,深得人心。

并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当地的游牧民族,使他们安居乐业。

还有,这刘虞虽为三公级的高官,但他天性喜节俭。

衣服穿到破旧都不肯扔,缝缝补补接着穿。

吃喝上也很简单,每顿饭都不吃一道以上的荤菜。

在他的影响下,远近原本作风奢侈的世家大族,都被受他感化而改变风气。

袁绍没料到,袁术和曹操这两个人都在第一时间拒绝了袁绍。

袁术是因为他自己此时早已经有了僭越之心,过不了几年他就会称帝。

而曹操却完全是因为一腔热血。

《魏书》记载,曹操回答袁绍的原文:

“董卓之罪,暴于四海,吾等合大众、兴义兵,而远近莫不响应,此以义动故也。

今幼主微弱,制于奸臣,未有昌邑亡国之畔,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

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这话说的确实是掷地有声!

刘星记得前世每次看到曹操的这最后一句话,都会热血沸腾一会儿。

也许曹操后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行为,不算大奸臣,最少也是个狞臣。

也许曹操还有着其他各种毛病,像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等。

但是,他的这一句“诸君北面,我自西向”,真的是表达出了男子汉大丈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绝世气概。

其实袁绍这回犯了个致命的错误,假如他的如意算盘一旦达成,大汉朝就相当于有了两个中央。

这根本就是分裂国家的行径。

当前汉献帝受制于大奸臣董卓,但其实他本身并无过错。

袁绍此举只能会使当前严峻的政治形式更加地混沌不堪,天下仓生也会因此饱经苦难。

曹操大义凛然地回绝:“各位心向北面幽州(刘虞),那我自己一人也要去西方(长安)救出汉献帝。”

袁绍见曹操如此决绝,便起身走到曹操的坐席上,拿出了一枚早已刻好的玉玺出来,给曹操看,意思是另立皇帝的计划已是箭在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