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龙氏先祖原籍河北钜鹿(今巨鹿县)人,迁徙于关中,定居扶风之京兆。伯高公祖父有孚公,生于西汉征和元年(前92),卒建始元年(前32),妣田氏,生征和辛卯(前90),卒建始乙丑(前32)。子一:先仕。伯高公父先仕公(前52-8),子四:长子伯高,次子伯湘,三子伯海,四子伯意。
伯高公作为老大,率先垂苍,刻苦攻读,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山都长任上,廉洁奉公,克尽厥职,日夜惕厉,识才尊贤,黎庶拥戴,朝迁重用,自北南来,升官迁湘,家武陵,龙姓因此以武陵堂作为堂名之一。
龙伯高的朝迁重用,与伏波将军马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后汉书·马援传》载:建武初,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诫兄子严敦书》曰:“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光武帝刘秀看到马援这封信后,于东汉建武24年春月擢升伯高公为零陵太守,诏曰:“具官山都长龙述,廉公是饬,敦厚堪型,用擢尔零陵太守,官二千石。零陵山扼五岭,地控百越,人多剽悍,俗杂汉夷,惟尔公忠,克沛膏露于禹甸。惟尔廉威,自此刚劲于尧封,于戏!保厘大邦,封疆攸寄,香凝寝戟,闾井务载其清宁,春落锄犁,兆庶欲安于耕凿,则女红不害,尚勤尔职,以称朕意”。
汉代,全国设13刺史部(即13州),湖南属荆州,置桂阳,武陵,零陵和长沙郡。东汉时的零陵郡很大(除今日的永州属地外,还包括周边的广东、广西、郴州、衡阳、邵阳的一小部分,约占现湖南省总面积的1/4。)
当时,刘秀虽基本统一了全国,但国内一定规模的农民起义、少数民族起义和叛乱、地主武装叛乱、地域宗族械斗等战事和纠纷,仍时常有之。
当时,刘秀亲征、马援挂帅进攻武陵一带的少数民族“五溪蛮”的战斗就在零陵郡附近发生。战火使郡内人心浮动,民心惶恐,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伯高公到职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安抚人心,发展生产,增长经济,避免内乱,支援征讨。据说,在战事紧张、马援受挫、供给困难、军饷难以为继的紧急情况下,连伯高公自己都敷不敷出的窘迫状况下,毅然决然将夫人头上的金簪取下,变卖充作军饷,支援战争,使马援和士兵都感激不已。
加之那时零陵地属“南蛮”中的“南蛮”,生产、文化极端落后,经济十分贫穷,交通特别蔽塞,气候非常恶劣,民族矛盾尤其突出,加之语言不通,人地两生,给初来乍到瘴气弥漫的边远之地的伯高公带来重重困难和诸多不便,但伯高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迎难而上,励精图治,采用广施仁政、法德兼治、以身作则的方针,很快就站住了脚跟、稳住了阵脚、打开了局面,使当地生产得到发展,经济得到增长,文化得到提高,风俗得到纯朴,生活得到改善,人心得到稳定,特别是两次有效地平定了郡内的骚乱。据《永州府志·循史篇》载:伯高公“在郡4年,甚有治效”。
龙伯高任零陵太守4年,当时零陵郡治由广西桂林全州迁往今零陵城不久,面临着万丈更新,战火重生,既要支援征战、建设城防,又要发展经济、安抚民心等众多困难和问题。
龙伯高“孝悌于家,忠贞于国,公明莅临,威廉赫赫”,历代史志皆有褒扬。后推荐龙伯高的伏波将军马援病逝于军中,龙伯高迫于政治压力主动辞去零陵太守之职,并定居于零陵。
根据时间推算,龙伯高于建武25年左右(49年)任职零陵太守。到建武29年左右(53年)辞职,直至龙伯高逝世(88年)。龙伯高在辞去零陵太守应该在零陵定居至少35年左右的时间。
伯高公在职时,与桂阳郡太守栾巴,一边处理政务,一边学习道术。而伯高公身居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零陵郡官邸,退出政坛后,置滚滚红尘于度外,常游山玩水修道,期间是一边修道,一边教育后代,一边为民生奔走(以贤德名)。
龙伯高卒葬零陵城北后,我们这一支,做为守护人,守护墓葬和宗祠,就一直居住于此,已经传了三十六代了。
伯高公配妣罗氏(前2--89),生二子:诏、明。长子诏,名夷诏,字推贤,生于东汉建武丁酉(37)8月19日己时,殁于元和乙酉(85)9月5日午时,永年18(75)任浔阳丞。子一:瑜。伯高公孙瑜,人名让瑜,字善握,生于东汉永平戊辰(68)8月6日己时,永年丁酉(97)任浔阳驿丞。
而我们这一支守护人,就是龙瑜的长子一脉,世代守护先祖墓葬及宗祠。
隋朝时,有一风水大师,建议在岭前垦池植树以提高文运,被州府采纳,于是挖出了一个大大的池子,里面放养了一些鱼。就是眼前你们看到这块池塘。现在是秋天,如果夏天来此,荷叶荷花占满整个池塘,景色跟画一样漂亮。
当时风水大师还说,池塘挖好后,须栽荷养鱼用以培气,待气聚至一定程度后,整个零陵郡的文运将会昌盛长久,世代不衰。不知道这位风水大师说的培气,需要多久零陵郡才会文运昌盛,昌盛又会有多久呢。
守护人痴痴的呢喃道。
告别守护人,怀素看着东滨塘及潇水上,仿佛有一层如云似雾的仙气,飘荡在上空……
墓葬主人龙伯高,名述,京兆(今西安)人。东汉建武年间任零陵太守,任职4年。公元88年卒葬零陵城北(今司马塘)。后人在其墓前建龙氏祠堂,就是你们刚刚上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