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严寒笼罩的京师,凛冽的寒风呼啸肆虐。但是,因为庆典所引发的热闹气氛,还有对倭国的愤慨讨伐声,却是丝毫不受影响。
这种热烈的气氛,不只是在民间,与此同时,在那庄严肃穆的内阁议事厅内,也是讨论地火热。
内阁首辅高拱端坐在主位,神色凝重,目光冷峻地扫过在场的六部九卿官员,率先打破沉默:“诸位,此次倭国公然侮辱我大明,陛下盛怒之下决定兴兵讨伐。这不仅是一场扞卫国威之战,更是我大明难得的契机。”
他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俺答汗、朝鲜以及各地土司,虽表面臣服,但其心难测。此次他们奉命随征,我们正好借此机会削弱他们的势力。待征讨倭国结束,反手便可将这些藩属势力一举消灭,如此一来,大明江山将更加稳固,此乃一举双得之策!”
“具体该如何行事,诸位不妨展开说说!”
征讨倭国是大事,肯定是要有准备时间的,不可能今天隆庆帝说征讨倭国,明天就大军出征了。
高拱定下了会议主题,接着便是要商量具体的准备工作了。
此时,高拱的话一说完,议事厅内顿时便有了回应。
不少官员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户部尚书率先附和:“高首辅所言极是。就说俺答汗,其部落雄踞北方草原,麾下骑兵骁勇善战,一直对我大明北方边境虎视眈眈。虽说近些年没有大战,但小股劫掠从未间断,边关百姓苦不堪言。如今好一些,也完全是互市吊着他们而已,难保他们以后不会如何!若不趁此机会削弱,日后必定养虎为患。”
兵部尚书霍冀也接口道:“确实如此。俺答汗势力庞大,控弦之士不下十万,且机动性极强。一旦他联合草原其他部落,对我北方防线将构成巨大威胁。”
“而朝鲜,虽为藩属,也算听话。但之所以如此,也是其国无雄才而已,以前的高句丽可都是想着吞并辽东的,谁能知道,以后的朝鲜不会?非我族人,其心必异,不可不防。此次刚好有机会,正好趁机削弱之!”
吏部尚书杨博接着说道:“至于各地土司,情况更为棘手。他们在当地根基深厚,拥有自己的军队,朝廷政令在其领地难以推行,俨然是一个个独立小国。有些土司私自征收赋税,截留贡品,严重影响朝廷财政收入和权威。特别是此次全国性的丈量土地和登记人口,重新造册之事,在西南等地的土司那,受到了严重的阻扰。若能借此次征倭削弱他们的势力,将来的改土归流便能轻松很多。”
西南土司是历史遗留,朝廷的态度,一直以来都是改土归流。不过没有明确的借口,也只有土司没有子嗣,或者有造反,才会剥夺其地,派出朝廷官员前去治理,实施改土归流。
但是,这种方式的改土归流,实在是非常缓慢,不少朝中的有志之士,其实都是不满意的。如今谋划出了这个机会,自然是不能放过了。
其他官员听到他们的发言,都是点头附和。
然而,张居正却眉头紧皱,缓缓起身,目光平和却坚定地说道:“诸位,我以为此举不妥。倭国虽小,但其地险要,倭寇狡黠,此次征讨本就困难重重。若此时我们心怀削弱藩属之意,必定会让他们心生警惕。一旦在战场上他们消极怠战,甚至与倭国勾结,那我们将腹背受敌,征倭大业恐将功亏一篑。”
高拱一听,面色一沉,反驳道:“张大人,你这是妇人之仁!这些藩属势力狼子野心,早晚都会成为大明的祸患。如今天赐良机,怎能因些许顾虑而错失?况且,我们只需在兵力部署、粮草分配上稍加安排,便可达到削弱他们的目的,他们又岂会轻易察觉?”
张居正并未退缩,他环顾四周,条理清晰地阐述道:“高首辅,兵者,诡道也。但此诡道应施于敌,而非盟友。先看俺答汗,其部落虽曾侵扰边境,但自互市以来,双方已维持了几年和平,边境贸易繁荣,百姓安居乐业。若此时我们算计于他,势必破坏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北方边境将再次陷入战火,百姓又要生灵涂炭。”
“再说朝鲜,一直以来,表面上对大明还是恭敬有加。不能因为高句丽之事,对朝鲜喊打喊杀,此非上国之道也!且朝鲜也多受倭寇之祸害,我们若能拉拢他们共同抗倭,特别是朝鲜的水师,更是我们此次征讨倭国所必须得。”
“朝鲜国内,不同派系之间也存在权力斗争。我们以拉拢之名,给予不同派系不同的利益诱惑,可让他们相互制衡,从而无法形成与大明对抗的合力。”
在张居正侃侃而谈时,其他人都不再说话,用心倾听者他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这个事情。
“至于各地土司,他们之间也并非同心同德,为了争夺资源和地盘,彼此间矛盾重重。我们通过拉拢,分化他们的联盟,让他们在为大明效力的过程中,逐渐削弱彼此的实力,而不是让朝廷直接出面树敌。若我们此时对他们下手,必定会引发他们的反抗,导致国内局势动荡,这对征倭大计和朝廷的稳定都极为不利。”
吏部尚书杨博沉思片刻后,说道:“张大人所言虽有道理,但高首辅的顾虑也不无根据。藩属势力尾大不掉,确实对我大明统治构成威胁。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仁义之名,而忽视了实际的利益。”
张居正微微一笑,说道:“杨大人,我并非忽视实际利益。相反,我认为拉拢随征藩属军,对大明的长远利益更为有利。此次征倭,若我们能与藩属军齐心协力,共同战胜倭国,不仅能彰显我大明的大国风范,更能让藩属们对大明心悦诚服。战后,我们可通过赏赐、贸易等手段,加强与他们的联系,使其真正成为大明的藩屏。如此一来,四方安定,边境无忧,这才是长久之计。”
被严寒笼罩的京师,凛冽的寒风呼啸肆虐。但是,因为庆典所引发的热闹气氛,还有对倭国的愤慨讨伐声,却是丝毫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