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时期中国丝绸的形式特点和优点如下:
形式特点
- 品种丰富:丝绸品类多样,有缎、绢、罗、纱、锦、绫等 ,其中,“绸”在明清时期成为丝织物的泛称 。
- 工艺精湛:云锦始于元而盛于明清,其纹样精美、配色典丽、织造细致,采用通经断纬工艺,能织出复杂图案 。明代妆花技术发明,是丝织工艺重要成就,到清代又有发展 。
- 图案精美:明清丝绸图案题材丰富,寓意吉祥,如帝王服饰上有龙纹、“十二章”纹及五彩云纹、蝙蝠、团寿字等 。
- 色彩绚丽:大量使用鲜艳、对比强烈的色彩,如清代帝王服饰以明黄色为主色调,搭配多种色彩,并用金色隔离对比色,使整体色彩华丽又和谐 。
优点
- 穿着舒适:由蛋白纤维组成,与人体生物相容性好,表面光滑,对人体摩擦刺激系数低,且能吸湿排汗,保持皮肤适当湿度 。
- 质地优良:质地柔软,有独特光泽,给人高贵之感,强度较高,耐用性好 。
- 健康环保:是天然材料,生产过程相对环保,对环境影响小,还能有效阻挡紫外线,减少对皮肤的伤害 。
元明清时期的中国丝绸品种丰富多样,以下是一些主要品种的具体解析:
锦
- 云锦:产于南京,始于东晋,在元明清发展至鼎盛,是皇家御用品。其图案富丽堂皇,像五色彩云,多采用挖梭工艺织出的妆花缎,色彩丰富,花纹绚丽,如“镂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肩袄”等,常用于高级服饰.
- 宋锦:盛行于宋代,主要产于苏州、湖州、杭州等地,是纬显花品种。纹样多为几何纹、花卉纹等,色彩柔和,古朴典雅,常用于装裱书画、制作礼盒等.
- 蜀锦:产于四川成都,战国时已具规模,唐后吸收纬显花技艺。色彩以真红为特点,图案有团花、折枝、对龙、对凤等,质地坚韧,富有光泽.
缎
缎纹经纬交织点少而分散,表面光滑,光泽度好,手感柔软,明清时大量生产,如蟒缎,是妆缎中织有龙蟒纹的一种,属于高档富贵的服饰用料,非普通人家所能享用.
罗
罗织物有绞经地起出的各种花纹图案,轻盈透亮,花纹艳丽。明清时有七丝罗、一三丝罗、生罗、金银罗、秋罗、状元罗等,畅销海外.
纱
是一种轻盈平纹稀薄织物,经纬密度较小,质地轻薄,通风透气,穿着凉爽,适合制作夏季服饰、刺绣坯料和装饰品,如《红楼梦》中提到的“软烟罗”“霞影纱”.
绫
是斜纹地上起斜纹花的提花织物,由绮演变而来,汉代开始露头,南北朝成为达官贵人袍料,唐盛极一时,明清多用作裱画材料.
缂丝
起源于唐代,采用通经断纬工艺,能将复杂绘画重现于织物上,显现笔意和神韵,多用于制作高档的艺术品和服饰,如“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
绉
明清时,湖州等地以绉和花绸着称,绉织物表面有细小皱纹,光泽柔和,手感柔软,富有弹性,如湖绉.
绒
元代出现剪绒,是现代天鹅绒的前身。明清时,漳州、泉州以绒闻名,绒织物表面有耸立的茸毛或线圈,质地柔软,保暖性好,花绒则是在织物表面用细小线圈或竖立茸毛构成图案.
濮绸
起始于宋代,兴盛于明清,与杭纺、湖绉、菱缎并称“江南四大名绸”,其制作工艺讲究,质地细密,柔软光滑,色彩鲜艳.
香云纱
历史可追溯到古代,明清时期得到广泛发展和应用。它是一种用植物染料染色的丝绸面料,制作工艺独特,具有防水、防晒、凉爽、易洗等优点,适合制作夏季服装.
元明清时期的中国丝绸工艺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发展与创新,具体解析如下:
缂丝工艺
缂丝在元代继承了宋代缂制佛像的传统,并发展出缂制帝王后妃祖先像的新风格。明代创造了凤尾戗等技法,使图案更加细腻丰富。清代则出现双面缂、缂绣混色等技法,将缂丝、刺绣和彩绘相结合,使织物装饰效果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
织锦工艺
- 云锦:在元明清达到鼎盛,是皇家御用品。其采用大量金线勾边或织金装饰,图案华丽庄重,色彩对比强烈,如明万历皇帝的“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运用了多种珍贵材料和复杂工艺,尽显皇家奢华.
- 宋锦:在明清时不断发展,图案多采用几何纹、花卉纹等,色彩柔和古朴。其制作工艺严谨,需经过多道工序,如染色、织造等,常用于书画装裱和高档服饰.
- 蜀锦:明清时期,蜀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他织锦的优点,图案更加多样化,色彩鲜艳。其织造工艺独特,采用经向彩条起彩、纬向组织起花的方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缎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