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隋唐时期的雕刻艺术

隋唐时期的中国雕刻形式丰富多样,主要包括陵墓雕刻、随葬俑群、宗教造像、小型雕塑品和工艺装饰雕塑等,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形式

- 陵墓雕刻:如唐乾陵的石狮、石人、石马等,还有昭陵六骏等浮雕,造型雄浑,排列有序,与陵墓建筑相配合,形成庄严肃穆的氛围.

- 宗教造像:包含石窟寺中的石雕和泥塑、摩崖大像和造像龛、供寺庙内供养的石雕和金铜造像及石质经幢雕刻等,像龙门石窟的奉先寺卢舍那大像龛、敦煌石窟的北大像和南大像等.

- 随葬俑群:以陶俑为主,也有瓷塑、泥塑、木雕和石雕,如唐三彩俑,人物俑有武士俑、侍女俑等,动物俑有骏马、骆驼等,造型生动,反映当时社会生活.

- 小型雕塑品:有供佩带的玉石、琥珀等佩饰,以及流行的小型瓷玩具,造型简洁生动,注重抓住对象特点.

特点

- 造型风格:整体呈现雄浑大气、饱满圆润的风格。人物造像面容丰腴,体态强健,如佛像的面相圆润饱满,菩萨像体态丰腴、腰肢扭动呈S型 。动物雕塑如骏马、骆驼等,体态劲健,造型逼真.

- 工艺技法:雕刻技法成熟多样,圆雕、浮雕、透雕等并用,刀法流畅优美,如龙门石窟的造像,从直刀法发展到圆刀法,线条刚柔相济.

- 装饰细节:注重细节装饰,佛像的衣饰有通肩式、袒右肩式等多种形式,衣纹流畅,璎珞小巧精致;菩萨像帔帛斜挂,缎带环绕身躯,下身罗裙及腰带华丽.

- 色彩运用:色彩丰富华丽,如唐三彩俑,以黄、绿、白等多种色彩交错使用,形成绚丽多彩的效果.

优点

- 艺术价值高:代表了当时雕刻艺术的高度成就,体现了艺术家高超的技艺和创造力,为后世雕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范例.

- 文化内涵深:作为文化载体,承载着当时的社会文化、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等,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让现代人能够通过这些作品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精神世界.

- 历史研究意义大:为研究隋唐时期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丧葬习俗、对外交流等方面提供了直观的实物资料,有助于深入了解和还原历史真相.

特点

- 造型丰满写实:人物、动物造型多丰满圆润,如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像龛中的佛像,面容丰满,体态丰腴饱满,写实性强,且注重人体结构比例,展现出人体的美感与活力 .

- 线条流畅优美:雕刻线条流畅自然、刚劲有力且富有变化,在表现人物服饰、动物毛发等细节时,运用细腻线条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和质感,如唐代玉步摇上的花草、禽鸟图案,线条排列整齐细密,纹丝不乱.

- 融合多元文化:融合了南北朝时期南北方艺术特点,并吸收西域文化元素,如唐代佛教造像中的菩萨像,其身体呈现出流畅的“S”形弧线,既有中国传统审美,又带有西域文化的影响,体现出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特点.

- 技法精湛多样:综合运用圆雕、浮雕、线刻、镂空等多种雕刻技法,根据不同题材和表现对象灵活运用,使作品层次丰富、立体感强,像昭陵六骏采用浮雕技法,生动地展现出骏马的姿态和神韵.

优点

- 艺术价值高: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风格以及深刻的文化内涵,使隋唐雕刻成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巅峰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雕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世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范例.

- 文化传承与交流的载体:通过雕刻作品,传承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如佛教造像的传播,不仅推动了佛教文化的发展,也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 反映社会风貌:从随葬俑群到宗教造像等各类雕刻作品,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审美观念等,为研究隋唐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隋唐时期的陵墓雕刻主要有以下形式、特点及优点:

形式

- 石雕动物:常见有狮子、马、虎、犀等,如献陵的石虎、石犀,乾陵的石狮,昭陵的六骏浮雕等,这些动物雕刻或立于墓前,或作为浮雕装饰,造型逼真、气势不凡.

- 石人雕像:包括文臣、武将、侍从等人物形象,多以圆雕形式出现,如乾陵的石人,其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展现出不同的人物神态和服饰特点.

- 华表与碑石:华表造型庄重,柱身刻有精美的纹饰;碑石则记录着墓主的生平事迹等重要信息,如乾陵的无字碑及述圣记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 蕃酋像:是一些少数民族或外国首领的雕像,多设置在帝王陵墓前,体现了当时的民族融合与对外交往,如昭陵的十四尊蕃酋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特点

- 规模宏大:帝王陵墓前的雕刻群规模庞大,布局严谨对称,彰显出皇家陵墓的威严和气派,如乾陵的石刻群,沿神道两侧依次排列,井然有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 造型写实:注重对人物、动物的写实刻画,力求准确地表现出对象的形态、结构和神态,使雕刻作品具有高度的真实感和生动性,如昭陵六骏,马的姿势、肌肉、神态等都被刻画得十分逼真,仿佛将真实的骏马瞬间凝固.

- 线条流畅:雕刻线条刚劲有力、流畅自然,能够很好地表现出物体的轮廓和质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如人物的衣纹、动物的毛发等,都通过流畅的线条展现出灵动之美.

- 技艺精湛:融合了多种雕刻技法,如圆雕、浮雕、线刻等,使作品层次丰富、立体感强,充分展示了当时雕刻工匠的高超技艺,像乾陵石狮,运用圆雕技法将狮子的形态雕刻得栩栩如生,同时在狮身的细节处又采用线刻等技法,表现出毛发等纹理.

优点

- 艺术价值高:代表了当时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对后世雕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宝库增添了璀璨瑰宝.

- 历史文化价值重要:是研究隋唐时期历史、文化、社会风俗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通过陵墓雕刻可以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对外关系等情况,如蕃酋像反映了唐代的民族融合与对外交往状况.

- 体现精神内涵:承载着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生死观念和审美情趣,表达了对死者的敬重与祈福,体现了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涵,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和象征价值.

隋唐时期的随葬俑群雕刻具有丰富的形式、鲜明的特点和诸多优点,具体如下:

形式

- 种类丰富:涵盖镇墓俑,如天王俑、武士俑、镇墓兽等;仪仗俑,像牛车、乘马、乘驼仪仗俑等;还有僮仆俑、动物俑、生活用具俑以及亭台楼阁等建筑物模型俑.

- 材质多样:包括陶塑、瓷塑、泥塑、木雕和石雕等,其中陶俑最为常见,又有普通陶土质地、彩绘陶俑、三彩俑等.

特点

- 过渡性与融合性:早期处于南北朝向盛唐的过渡阶段,保留地方特色;盛唐时期则融合了南北朝及西域文化元素,形成独特风格.

- 造型生动写实:人物、动物造型准确,比例恰当,如仕女俑体态丰满、面容丰润,骏马体格健壮、动作灵活,生动展现了当时的人物风貌和动物姿态.

- 色彩丰富:三彩俑色彩斑斓,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搭配协调,此外还有彩绘俑,色彩鲜艳富丽,增强了俑群的艺术感染力.

- 细节精致:通过塑、贴、挖、划、画等技法,细致刻画人物的服饰、发型、面部表情及动物的毛发等,如天王俑的铠甲、彩绘等细节,展现出高超的工艺水平.

优点

- 艺术价值高: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风格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使随葬俑群成为隋唐雕塑艺术的重要代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为后世雕塑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 反映社会生活:生动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如出行仪仗、家居生活、娱乐活动等,以及不同民族、阶层人物的形象和服饰特点,为研究隋唐社会的历史、文化、风俗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 体现文化交流: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体现了隋唐时期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融合,反映了当时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和频繁的文化交流,对于研究文化传播与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隋唐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随葬俑群雕刻:

镇墓俑

- 天王俑:如西安鲜于庭诲墓出土的三彩天王俑,全装甲胄,体态雄健,足踏小鬼,风仪威猛 。

- 镇墓兽:从蹲坐改为挺身直立状,伸臂,鬃毛飘张,狰狞可怖,如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唐代彩绘镇墓兽 。

仪仗俑

- 骆驼载乐俑:西安鲜于庭诲墓出土的三彩骆驼载乐俑,骆驼背上载俑5人,其中两汉人、两胡人手持琵琶等乐器,中间一胡人正挥动双臂起舞 。

- 骑马俑:章怀太子墓出土的三彩马俑、独孤君妻元氏墓出土的陶马俑,把西域骏马的雄姿表现得栩栩如生;永泰公主墓、李贞墓出土的女骑马俑反映了盛唐时期妇女骑马风尚 。

僮仆俑

- 三彩对镜梳妆俑:西安十里铺出土,生动展现了当时女性的日常生活场景 。

- 抱兵器武士石雕:杨思勖墓出土,造型独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