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平原上发展根据地并站稳脚根,首先必须有粮。
其次须获取更为广泛的军事经济情报。
打游击战时,情报员的任务简单到只需了解日伪军番号、兵种、武器、行动时间方向等。
大部队进入平原后,敌我形势发生很大的变化,对收集敌人的情报要求更高。
上级给苏青安排的任务之一是进入平原后,对运河沿途的情报系统进行改进。
苏青很忙,她需要一个一个联系上级交给她名单上的交通员、联络员。
到目前为止,所见到的交通员、联络员,几乎完全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
他们大部分人祖辈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很多人甚至大字不识几个,更别提收集情报能力。
但是她并不气馁,凭直觉,正是他们身上没有任何情报员的特征,反而能更好的隐藏在这片大地上不被敌人发现。
像派人潜入敌伪内部长期埋伏,配置电台报务员、译电员这种高级情报收集、传递方式,根本想都不敢想。
至于破解敌人电台密码,那个...还存在理论当中。
现在只能从基础的做起。
除了打入敌人内部的眼线,大部分情报也几乎全靠眼看、耳听所得。
将上级安排过来的这一批来自半岛的年轻人,暂时以投靠亲戚的名义,分散安排到交通员、联络员家里。
让这些年轻人记录基础情况,交通员充当侦察员,对附近十里八乡的炮楼、村镇公所驻军指挥官姓名,性格特点,活动规律等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交通员所发展的极积分子走村串户走访,详细了解各村长(保长)立场以及他们的人际关系,比如家里有什么人当了伪军、或者参加了国军,甚至是加入了地方民团类武装进行统计。
至于谁家几口人种几亩地,养几头羊、几只鸡,她觉得都有必要了解并确认。
去年大旱死了那么多人,凭直接,她认为这件事有必要调查清楚。
现在手上有人,上级交给她的半岛情报员虽然情报工作能力不行,但是他们有有文化,他们与经验丰富的老情报员一起生活,将原本简单的点对点单线联络,改造成快速高效的全面情报网,并没有太大的难度。
三个人影匆匆走近一个村子。
晒场边大槐树下,一个满脸褶子的老汉,看到喘着粗气过来的王老爹,指着王老爹身后的年轻人:“这俩后生是谁?”
“周保长...他俩介俺老舅家的孙子,叫金西城、金东城,家里遭了难,来投靠俺。”
“良民证有没有?”
“那必须有的。”王老爹掏出崭新的良民证晃了晃,然后凑到周保长身边,低声问:“周保长,俺听说钱老爷家遭了匪,他们家的那些高梁地...要不要帮忙收割一下?”
“老王啊,敢情你叫你这俩...侄儿到俺村,是想打钱扒皮家高梁地的主意?”
“十里八乡,就钱扒皮他们家的那几百亩水浇地收成好,他们家遭了匪,那些高梁我们要是不去搞点回来,迟早也会被县里那些当家的瓜分掉。”
周保长皱了皱眉:“也成,不过收到的粮我要五成,另外,你让他们把嘴把严点儿。”
“得嘞,你就放心吧...”王老爹扭头看了看跟在身后的金东成那张白白净净的脸,递了个眼色。
金东成心里着实有些紧张,第一次脱离熟悉的团队,赶紧压低嗓门学王老爹一路上教给他带着沉重方言的话开口:“周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