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降低盐税

吴印负责的医药监管司已成立了几年,医药监管司的试行工作非常完善。吴印多次提交申请,希望内阁商议,设立医部。之前国库缺钱,赶上大灾,学部的支出导致巨大亏空,医部的事始终压着不议。其实设立医部早成了共识,不存在设立不设立,只商议什么时候设立。很快,内阁下达政令:设立医部。医部尚书吴印,医部侍郎柳华和辛夷。于全国各省各路建立医药监管司,主官医药监,正五品,次官医药副监,从五品。每座城市需建造至少一个大型医馆,各个乡镇也要有国家管理运营的小型医馆。医馆的收费按照各地的医药价格明码标价,百姓但凡有疑问,可以到医药监管司投诉。对医药监管司的解决不满意,直接去监察司控告。医药监管司每年对当地中药材进行调查定价,以榜文形式公布。除了公立医馆,私人医馆的药价也不许高于医药监管司的定价。医药监管司有权对本省所有有关医药的行业进行监管和处罚。大宋境内从医者,必须通过医药监管司的考核,获得行医资格证方可行医。无证行医违法。无证行医治死了人,按照杀人罪惩处。朝廷拨款,于各省各路设立中医药学院,培训医生药师。毕业后的医生药师直接获得行医资格证,不需要考核。进入医学院不要求一定有医学知识,只要立志行医全都欢迎。但必须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完成了学部要求的基础学业,通过统一考试,进入医学院从头学习。

医学院与学堂大不相同。学堂中,一张书桌,几本教材,笔墨纸砚,一间遮风挡雨的教室,便足以传授知识。医学院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物资消耗,其中不乏珍贵的中草药,花销可谓巨大。经过户部估算,建立医部各衙门,建造医学院,建造公立医馆,花费至少六百万两。钱不禁花。国库盈余的九百万两,转眼间剩下了三百万两。赵盏不觉得心疼,医部的设立,是国家必须给百姓的保障。规范大宋的中医药行业,对医生的能力进行划分,采取行医资格考核制度。杜绝了乱行医乱用药的顽疾,保证百姓不会因为胡乱医治而死于非命。为药材设定最高价,降低治病的费用。培养专业的医生,进一步保证百姓身体健康。相比这些,六百万两白银算什么?

紧接着内阁下达政令,于各省各路建立教师学院。教师学院和中医药学院的学生吃喝住宿全部免费。毕业后,发放教师和医生资格证,并且分配到公立学馆和公立医馆中工作。就是说,只要考入了教师学院和中医药学院,不需要家中出一文钱,毕业后拿到铁饭碗,此生无忧。何况,成为教师和医生,受人尊敬,能一举扭转身份地位。政令一出,举国欢腾。各地公立学校的报名人数激增,许多从前犹豫的家庭都急匆匆的送孩子上学。学部的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当然,公立教师学院和中医药学院的招生人数有限制,不可能谁想进就进。择优录取,历来都是选择学生的标准。大多数学生最终的结局依然是学会认字算数,去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罢了。只要百姓能认字,会算数,减少文盲比例,朝廷的目的也达到了。

教师学院又花费了二百万两,赵盏手里只剩下了一百万两。医部和学部的支出,今后只有两个学院和私塾的花费,并没太多银子。私塾学校是国家的福利,没有收入。公立医馆为百姓治病收费不高,可也不免费。公立医馆的收入说不定可以抵消各省各路的中医药学院的花费,形成内部的良性循环。大宋向着好的方向迈进,今年的国库收入高达四千一百万两,明年远洋船队就回来了。不出意外,明年的收入一定会高于四千万两。虽然赵盏有了教训,仍不免要思考未来的道路。

今年盈余九百万两,明年差不多也是这个数,或许会更多。明年该怎么花?国库留下那么多钱做什么?将钱转变成国力,才有价值。赵盏早有了计划,反正迟早要做,不如现在就做。以眼下大宋的财政,哪怕没有了金国的贸易,出现不太大的灾情,国库也有能力应对。随即,赵盏提出降低盐税,减盐税二百万两。二百万两白银相比国库收入不算多,可它占了全国盐税的五分之一。直接减去全国盐税的五分之一,是天大的事。任何涉及盐税的政令,都是天大的事。

近几年,大宋经济有了巨幅提升,但盐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百姓要生活,就要吃盐,吃盐就要缴税。所以,盐税是朝廷最主要也是最稳定的税收。别的税收出问题,盐税不会出问题。现在减盐税好减,百姓欢欣。以后缺钱了,加盐税便不好加了。加了盐税,百姓会骂朝廷,失去民心。不过有了四千万两白银的国库收入,赵盏的底气十足,不肯让步。而且他在着手采取国家经商的模式,与民间的商人合作,共同赚取利润。盐税是国家稳定的税收,国家经商的收入一样会非常稳定。二百万两,有什么补充不上?当初阁臣一起探讨过,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才能满足大宋的手工业市场。高盐税在上面压着,百姓的生活水平什么时候才能提升?商议几日,阁臣妥协,赞同了赵盏的提议。

北方金国的盐税比大宋低。这也是许多汉人百姓支持金国朝廷的重要原因之一。百姓要求不高,谁给的好处多,谁能让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百姓就拥护谁。如今大宋的粮价低,盐税低,朝政清明,各地官员做事认认真真,不敢贪腐渎职。棉花的广泛种植,大部分百姓穿上了棉布衣服,比以前的麻布衣服穿着要舒服。香料的出现和普及,桌上的食物变得有滋有味。大宋百姓自认为生在了最好的时代,对朝廷的拥护无以复加。金国却很难受。大宋降低二百万两盐税后,盐税就比大金低了。本来金国灾情过后,百姓移民的浪潮逐渐退散。如今大宋降低盐税的政令在金国四处传扬,百姓又开始不安分了。一场天灾,金国减少了六百万人。百姓再走,金国根本承受不起此等代价。完颜璟给徒单镒下达军令,阻止百姓移民宋朝。之前徒单镒阻止过,有效果,不大。如果宋金没有贸易,没有开放的边境城市,徒单镒有能力阻拦。全家老少推着车子,挑着担子,装满了各种特产,连带些生活用品,去贸易城市做买卖。贸易城市不许驻军,那些人进了宋朝国境就不回来了。徒单镒怎么阻拦?他尝试过阻拦金国百姓进入贸易城市,遭到了大宋的强烈抗议。说好的贸易城市,开放贸易,任何人都可以来做生意。你们金国不让金国百姓来做买卖,违反了协议,是不是不想跟大宋做生意了?完颜璟最怕这个。下令徒单镒不许阻拦。不许阻拦,让徒单镒怎么办?不让宋朝发现,偷偷阻拦?宋朝在金国有多少间谍?瞒得住吗?纵然瞒得住,会导致两国贸易量减少,赚的钱也少了。如果由朝廷统一贸易,百姓不同意,商人也不会同意。贸易城市人数减少,逐渐萧条,做生意不顺利,万一宋朝放弃与金国贸易怎么办?没了与大宋的贸易,金国财政问题必定会被放大。反正徒单镒束手无策了。询问完颜璟,完颜璟也给不出解决方案,那道军令很快成了摆设。

百姓流失,不能不重视。金国对大宋提出要求,以前的移民去了就去了,金国不追究不讨要。要求大宋今后不再接收金国移民。赵盏把完颜文龙一顿讽刺,完颜文龙满头大汗的出来。他没法反驳。哪里生活的好,百姓往哪走。金国可以干预,大宋不会干预。道理很清楚,完颜璟不想让百姓移民,就对百姓好点。让百姓觉得在金国生活比在大宋更好,他们自然不会走。大宋的盐税低,金国也可以降低盐税。大宋的粮食价格低,金国也可以降低粮食价格。说的容易,完颜璟如何做得到?本严重缺钱,降低盐税,活不活了?灾情刚过,百姓要屯粮,常平仓要屯粮,商人要屯粮。如此大的粮食缺口,降低粮食价格?怎么降低?完颜璟没抱太大希望。赵盏收了民心,金国百姓移民宋朝,让完颜璟有些不满。但不管怎么说,赵盏帮着他解决了灾民危机,否则金国现在不定成什么样子。这要求不合理,赵盏不答应能够理解。

金廷商议过后,只得采取下策:制定严酷律法。不许百姓移民,一旦抓到,格杀勿论。此等威慑,有了明显效果。谁会为了移民,不要性命?铤而走险的人大幅度减少。然此举,格外丧民心。金国面对灾情,表现的极度差劲。尤其和大宋相比,实在不忍直视。金国无法给百姓更好的生活保障,又不让百姓去追求更好的生活,世上哪有这般不讲道理的朝廷?对百姓不好,要百姓拥护,怎么可能?严刑律法,在一些情况下该当存在,在一些情况下不该存在。以此威胁百姓,不让百姓离开,治标不治本,还会引起极大的抗拒。完颜璟懂得其中干系,所以才说是下策。没有别的办法,百姓去了大宋,金国国力下降,大宋国力提升。两国关系现在比较友好,早晚一场生死决战。如果不能阻止金国百姓移民,金国还有决战的能力吗?的确,没什么能力了。完颜璟不会知道,火器投入战场,摧枯拉朽,所向披靡。南京城外狩猎场的枪声后,金国的灭亡已经注定。赵盏取得了民心,金国百姓离开不离开,都不会改变金国的结局。膛线枪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子弹制造技术熟练,成本降低。完善后的火枪首次列装到了长沙节度使辛弃疾组建的神机营。飞虎军中列装了长柄锤头的火器,类似明末关宁铁骑的三眼火铳。和三眼火铳不同的是,这种火器可以直接击发,不需点燃。除此之外,军器所的爆炸物也列装到了飞虎军。仍不需点燃,拉拽后投掷。现在辛帅开始加紧训练,以熟悉火器的战场运用。

火器的事先不说了。到了年底,大宋增加移民百姓十几万人,金国损失百姓差不多二十万。相差的人数,惨遭杀害。那十几万人或是通过海路,或是赌了命从贸易城市进入宋朝。还有很多由乔赊联络,镇江司负责偷渡出境。镇江司出入金国如入无人之境,徒单镒的士兵如何与特工对抗?乔赊做事滴水不漏,金国抓不到把柄。这个口子始终堵不上。但金国阻止百姓移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逃离人数逐月减少。总有离开的,只要人数不太多,金廷没必要计较。根源没有解决。金国百姓对宋朝的好感和向往,最令完颜璟不安。完颜璟没有应对之法,压迫只会让事情越来越严重。压迫越大,反弹越大。一旦彻底反弹,无疑是一场巨大灾难。

金国的旱灾蝗灾都过去了,国力有损,未伤根基。蒙古人在北边侦查频繁,多有骑兵调动,金廷震惊。在北部边境增兵,防备蒙古人。曾经蒙古人趁着西辽主力借道进入金国,无法回国的机会灭了西辽。因分赃不均,突袭花剌子模。花剌子模没有防备,吃了大亏。但花剌子模主力尚在,蒙古人无法彻底灭掉花剌子模。取得几场胜利后,蒙古人开启西征。此时的蒙古人军力有限,西征并不太顺利。所以,蒙古人一边西征,一边注意金国动向。听闻金国遭遇大灾,派出更多侦查兵搜集情报。根据情报以权衡是否该调转马头伐金。蒙古人不具备单独灭金的能力。铁木真知道宋金有世仇,本计划拉拢宋朝,夹击金国,瓜分了土地金银。计划还没有实行。纵然实行,赵盏肯定不会答应。什么土地?都是汉人的土地,谁跟你分?哦,拿着我的饼,咱俩一人一半?当我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