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神农远行

迎心飞七人输的老惨了,主要是陈华,整整考了四次,身上那股味经久不散。

四年学习,毕业后的袁国公服从全国统一分配,到农校教书。

这个环节不用十四位主持人学习了,他们教别人,每人带两个幼儿,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教会识别稻、黍、稷、麦、菽五谷。

正确分辨多的小朋友那组给赤稻穗,少的负责做饭。

任教期间,袁国公心细如发,发现特殊杂交水稻,经过长久观察证明这些水稻在某些方面远超普通水稻。

主持人的任务是在室内试验田中找到与众不同的水稻,率先全部找到的给黑稻穗,输的捉虫浇水施肥。

既然水稻杂交能获得好一些的稻种,那么是不是可以完善,获得更好的方案呢?袁国公为此走遍全国,寻找不同的稻种。

几位主持人在分别代表各省的小块田地里寻找野生优质稻种,这就需要前面学到的,辨别五谷的方法了,找到多的给白稻穗,输的田间除草。

找到不同稻种,下一步就是进行杂交。

袁国公几十年如一日,忍耐着枯燥乏味,忍受着误解仇视,每天都要走遍每一块试验田,详细记录从种下到生长每一个新稻种的优缺点。

两组主持人分工进行杂交水稻试验,简化版的试验,亲本选择、人工授粉、种子培育、田间试验,每合成一种就有一种从生长到成熟,再到育种试种的快进镜头。

这些试验早就做过了,文字记录,摄像记录都有,找到需要呈现的镜头不难。

先找到最优组合的小组获得黄稻穗,输的晚上淘米做饭。

输赢重要吗?不重要!

五个任务没有一组是全部赢下的,而想通关却需要五色稻穗合在一起,于是,两组精诚合作,造就出金光闪闪的五彩稻。

“袁爷爷,我们再也没有人受饿了!”

伴随众人一路成长的慈祥老者露出笑容,将手里视若珍宝的稻穗递给他们,大步向前行去,身影消散。

泪水,从脸上滑落;传承,留给祖国后辈。

第十三期特别篇时长近三个小时,它重走了一遍袁国公的艰苦道路,相对比较平淡,没有撕名牌,没有勾心斗角,录制时间还不短,整整五天,后期更辛苦,加班加点的剪辑配乐。

网上偶有刘称欣为了曝光度制作这期节目的说法,很少,反驳的也很少,没看到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抱着一种看小丑表演的心态。

以刘称欣、以《奔跑吧兄弟》的知名度,压根不需要蹭这种热度,它更多的是为了给人们加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