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醒了。
“不管怎么说,日子还是要过的!”
朱檀挣扎着对着黄色的镜面露出了一个笑容,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变得缓慢了起来,朱由检的脸上露出了一个三十度角的笑容。
出了房间。
他推门而入,王承恩和沈炼都在外面等着。
朱由检被眼前的一幕吓了一跳,他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
自己只是打了个盹,就把这些人给吵醒了?
这也太可怕了吧!
不过朱由检此时却没有说话,显得很正常。
周皇后站在更远的地方。
“陛下?你昨天还好吗?”
周皇后望向朱由检,只见他的脸上已经被汗水打湿,头发也梳得整整齐齐,却依然显得有些凌乱。
朱由点了点头。
“没事。”
“回禀皇上,我这一日都在闭关,没什么大事。”
一日的时间?周皇后微微一怔。而且还不只是一天。
陈太医站在皇后身后,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陈太医跪在她的身前,磕头道:
“这些日子,皇上可曾安寝了?”
朱由检微微抬起头来,看了陈太医一眼,轻声道:
“当然是休息了,我没事!”
朱由检见着所有人都用异样的目光望着自己,整理了一下衣衫,对着周皇后温柔地说道:
“我不会有事的!不用担心!”
周皇后又问:“皇上的身体不舒服,要不要陈太医帮你把把脉?”
王承恩也道:“皇上,这些日子你都待在宫中,老奴实在是有些不放心,老奴见皇上似乎没有好好休息过。”
朱由检摆了摆手,欣欣也跟着笑了起来:“噢,昨天我在修炼!我没事!”
找了个藉口,朱由检就扬长而去
真当他是傻子不成?
昨晚是不是自己睡着了,脑子出了问题?
但是,她刚才的自言自语,却是那么的微弱!
话又说回来,就算是墨渊和仙儿炼制的定魂丹,都没有效果,那就更不用说了。
……
朱由检走在这座宫殿里,心中却是微微一动。
他说的自然不是朱由检本人,但整个宫中的人却都用一种异样的目光望着他。
她在所有人眼中,都是一副昏庸的修仙皇帝,修仙有什么好惊讶的,干嘛要用这种眼神看着她?
朱由检胡思乱想,开始用自己新学会的“宇宙阴阳”推演了起来,可是,却没有任何的结果。
或许是因为这种修炼方式和人体的睡眠有关,若是没有足够的睡眠,那么这门功法也就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了。
睡不着觉,确实是一件麻烦事。
失眠,于朱檀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
从小到大,都是这样。
从昨晚起就卧床不起
想着生活,想着未来。
前一秒还松了一口气,下一秒就被困住了。
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睡眠问题,竟然会被修仙者给治好。
朱檀真懵逼了。
……
周皇后往慈宁宫方向行了一步,对于朱由检的病情,她实在是很担忧。
“嫂子,这些日子,皇上总是不进我的房间,我看他很不对劲!”
慈宁宫里,周皇后与张皇后的关系极好,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话。
张皇后微笑道:“姐姐,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皇帝对你不是很宠爱,所以才过了这么久吗?”
周皇后很害羞,当然不是因为这件事,她连忙道:“嫂子,你别误会,陛下最近确实很不对劲!”
站在周皇后身边的侍女雨燕开口道:“回禀皇后,皇上这些日子都在屋子里面睡觉,一觉就是三天三夜,谁也不许进来。我们都听到了他的胡言乱语了。”
雨燕话音刚落,王承恩又道:“奴才最近总觉得皇帝不对劲。”
张皇后却是一脸疑惑:“皇帝反常很常见吧?从皇帝登基开始,就不停地轰炸宫殿,捕鱼,修炼,甚至还想要修炼,我看皇帝陛下一向都是这样的。”
“没有,嫂子!”周皇后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有这么一天,如果说之前朱由是个大修仙,她还不会在意,可昨日皇帝却在自己的屋子里关了三天三夜,禁止所有人进入。
顿了顿,周皇后一脸的忧心忡忡:
“嫂子,陛下似乎是把这件事给忘了。这家伙,竟然说自己只在这里呆了一日。我们还听见皇帝说了几句奇怪的废话,看起来很是狼狈。
周皇后看着她虚弱的模样,越发的担忧起来。她又重复了一遍:
“确实有问题!”
“怎么回事,如果朱由检真有问题,那他也不会叫朱由检了。”
张皇后随口应了一声,半道听出了众人口中的正经。
“怎么说?”
……
张皇后一听,嗔道:“皇帝该不会是修行走火入魔了吧?”
陈太医附和道:“陛下,这个可能性很大,那些神医给我们的丹药,大多都是不能食用的东西,服用之后,会出现致幻症状。”
张皇后冷哼一声:“那么,如今皇帝人呢?”
周皇后一脸担忧,她担心的不只是皇帝的安全,还有大明的许多事务。
朱由检沉睡的这些日子,却是有许多故事在上演。
大明朝最轰动的一件事,就是前些日子,一名兵部尚书被人残忍的杀害了。这让朝堂上的官员们都慌了神。
许多人都怀疑这件事与太监脱不了干系,更让周延儒和他的大臣们感到不解的是,江南突然出现了一群叛乱分子。
就在周延儒等人想要向皇帝禀报的时候,皇帝的病情突然恶化了。当然,从周延儒那里得到的细节来看,皇帝似乎沉睡了整整三日。
一个普通人,哪有那么容易睡着三天三夜的?
……
这段时间里,只有大明的宋大人,还算平静。
宋应星在国子监中的表现,可比朱由检要好得多了。因为有皇帝的支持,所以他才会亲自出马,为他撑腰。
大部分的儒门大佬,都对宋应星表现出了极大的好感。
特别是那些原本对宋应星恨之入骨的儒生们,更是对宋应星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一口一个“宋先生”,一口一个宋圣。
这让宋应星很不舒服。
宋应星自然也学着他的样子,站在三米高的高台上,开始讲课。
教室里,儒生们来来去去,年轻一代最爱的就是这种新奇的事物,十几位大明的监考老师,都在教室后面认真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