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乘凉记忆

80后的回忆录 闲云小散 2750 字 8个月前

从前,每家每户的大门都是敞开的,晚餐后,人们纷纷搬出凳子谈论家常。现在,人们却习惯了关上门,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

回想起小时候的经历,虽然贫穷,但是人们的生活简单,人心没有那么多复杂,那是值得怀念的时光。

乘凉这一词汇,现在人们已经很少使用,夏日的晚间,即便有露天人群流动,都是说“纳凉”晚会什么的,或者是大妈广场舞,或者是养生保健者那种急匆匆的跑步,绝大部分的现代人还是待在自家空调间,看电视、上网玩手机。我们这般年龄的人,却再也找不到那年头露天乘凉,人们面对面亲切交往、谈笑风生、自由自在的感觉了。

以前的人久经严寒酷暑,比较抗折磨,如今的人都是“温室里的花朵”,肯定是受不了了。那时到处是土路,不象现在不是水泥路就是柏油路自然温度高,土路一到太阳下山温度降下了,现在的地面估计让温度降下来也快天亮了吧!

日沉月出,夜幕降临,鸡鸭鹅排成纵队回到各自家中。在田间劳动的大人们,有的扛着农具,有的牵着水牛或山羊,有的背着草篮,也陆续回到家中。

男人们到家后,马上跳进了门前的河中,或者去学校前面的几口天然水塘冲凉,一边游泳一边洗澡,进屋后,穿上木屐凉鞋和短裤,赤着膊,上身全裸也是常见的事,女人们戴着肚兜,盘着头发,儿童们束上饭兜兜,光着屁股,身上扑满了白白香香的痱子粉,一家男女老少来到场上团聚在一起吃睌餐。

晚饭都是中午有意识多烧剩下的,粥是下午烧后凉着的。菜多为蔬菜,如韭菜、虹豆、扁豆、蕃茄、茄子、毛豆、土豆、鸡毛菜、冬瓜、丝瓜、黄瓜等。这些有机蔬菜都是自己种的,纯绿色,无污染,现摘现炒,新鲜清香可口。那时候做完早饭,都会煮上一大锅粥,中午和晚上都能喝,有的还喜欢喝锅巴粥。

还有家家门前场地上一隅高架酱缸中的酱瓜,作为每天的吃粥菜。那时候的西瓜皮都可以成为美味的酱菜,少有鱼肉类晕莱,偶尔吃的黄蟮、蟹、河虾、鱼、蛤、蛙肉、螺蛳等,也是自已到稻田或河沟渠里抓的、捉的或捡的,鸡蛋是自家鸡生的,也不能常吃,一般过生日和过年才能享用鸡蛋。较富裕的人家,每月也只买一、二次猪肉。

晚餐后,全村人多在自家门前场地上乘风凉,悠闲地摇着蒲扇,聊家常,嘎山河,或集体在某一家的门前观看电视剧,印象深刻的就是观看莲花争霸,晚间男女老少坐在一起乘凉看电视,特别是东家长西家短成了聊天中的永远话题,一天的劳累得到了充分缓解,如释重负,悠然自得。

米云喜欢躺在藤椅或竹床上,仰面朝天,观看星空。由于没有高层建筑物的遮挡,蓝天一望无垠,繁星尽收眼底;也没有电灯光折射的影响,星星显得分外明亮。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纺织娘的轧织轧织、蝉的知知知、蝈蝈的括括括、蟋蟀的蛐蛐蛐和青蛙的呱呱呱等昆虫的鸣叫声。这些鸣声交织在一起,似在演奏着一场特别的交响乐章。

那场景确实值得怀念,可惜渐行渐远了。夏日的风吹过来相当凉爽。但是却没有以往那么热闹了,人们多的是外出了或搬离了农村,剩下的就是各自关门在屋里看电视吹风扇或空调了,往事不堪回首,浮现在回忆里,却永远也回不去了。现在年轻一代很难理解属于我们的那个年代,一代代人的生活模式各不相同。

有些人喜欢怀旧,收藏各种的老电影、老照片、老式收音机等等,很多时候,不是因为这些老物件多值钱,而是因为那些时光确实美好而令人难忘。

现在想想,童年的我们多么容易满足,我们吃着一毛钱一支的冰棒,一块钱十根的粘牙糖,如果哪个小朋友有五块十块,那就是传说中的大钞了,简直就可以当孩子王收小弟了。

现在,大家眼睛里的看不到过去的童真了,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堪和无奈,小时候享受过天真无邪的童年生活,是一辈子的财富,米云庆幸自己能度过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也希望现在的孩子们也能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因为长大后的人生会面临各种挑战和挫折,有一个完美无瑕纯洁的童年时光对一生的影响都会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