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为你停留的半步

马凉的姐姐姐夫原本在南方打工,很熟套的剧情,同在一个工厂,年轻男女,荷尔蒙激发,后结婚生子。

出于照顾家庭和孩子回到省会工作,姐夫在一家上市企业里做技工,姐姐在马凉的鼓励下自学办公软件在姐夫工厂附近小厂做了小文员,收入还算不错,就是加班多,节假日开车回家看老人孩子,日子也算过得不错。

当夜无话,马凉联系了常在省会和家乡跑的车约好第二天早上6点出发,在交管上班前出城,大约下午两点到,一路上满城接人,大部分时间浪费在接人上,接货上,独特的乡村生意。

回到家后,父母一如往常,因为基础病在家附近做点小工,或者给种植大户做日结,他们这一生都在忙碌,忽略了对儿女的教育,缺席了儿女的成长,但是对儿女的爱却是真的。

毫不犹豫掏空自己的一生积蓄,为儿女娶妻生子,买房买车也一点不心疼。

晚饭的时候,父母老生常谈,说进了大公司要好好珍惜,努力工作,跳厂不如守厂,老实工作。是的,马凉的父母并不知道马凉失业的消息,姐弟俩都瞒着老父母,一旦他们知道了又会睡不着觉,瞎担心又帮不上忙。

闲聊中父母叫马凉找个女朋友早点结婚,隔壁谁孙子都上小学了,最后以马凉以工作稳定后有积蓄再说收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马凉家乡所在的村有一个座小山,本来没什么奇怪的,只是在丘陵地带遍地小山的情况下,只有高大崎岖的山才配有个名字,可这座外形随处可见的小山却有自己名字--一洞仙,山顶有个庙常年香火不断。

名字何时起的已找不到源头,只知道十里八乡都知道这个名字,据说山腰处有一洞穴,洞中外有一小潭,常年有水,在曾经最干旱的时候,保证了全村人的饮用水。

后来公社上想把它扩大挖深一点作为一个储蓄用水点,而冬闲的时候每户出一劳力把水抽干,几十号人用锄头,锤子,硬干了大半个月。

最后成功的把石潭挖漏了,属于好心办坏事,可惜了。后来改革开放,山被承包给私人取石,放炮时山洞被乱石掩埋,自此杂树丛生,然后山顶的小庙被改成一洞仙老年活动中心,自此一洞仙的传说就此停留在老辈人口中。

马凉是年青一代中为数不多知道这些东西的人,无他,小时候没电视没手机,天天跟着老人打转,加上自己的堂奶奶是十里八村出名的佛教居士,只有小学文化的她能熟练背诵数份经文,尽管马凉一个字也听不懂,但是不妨碍堂奶奶咿咿呀呀富有韵律的把经文念完,不明觉厉!

第二天马凉一大早到街口的停着的乡村大巴买座上车,有意思的是从县城车站往这里买票,票价8元,从这里往县城不卖票一个12元,对节假日加价了,日常是10元。

爱买不买,绝不强求,主打一个公平交易,一个愿打一个愿埋。有时候马凉也挺羡慕这些能在家乡找到长期稳定的饭碗,不像马凉只能远赴异乡才能寻求一份体面的工作,真的是,此生若得幸福安稳,谁有愿意颠沛流离。

今天节假日人多,没过多久便坐满了人,也就是这些年严查,不敢超载,在马凉小时候,满车的人,外加一窝待售的小猪仔,猪叫声,人的喝骂,老年人找准空隙吐痰,找不准嘛,指不定在谁的鞋上,又引起新一轮的骂战。

这车坐满发车坐不满等着,7点的车能顶到8点发,乘客们骂骂咧咧,司机呢?当然司机人不满不会出现。一路摇摇晃晃,在山间穿行,隔个几米就是悬崖,动不动就是近乎90度的拐弯,第一次坐完下车的人,难免不生出几分劫后余生之感。

来到县城,早就通过同学知道婚礼的地点,马凉并不急着去,直到临近吉时才到达目的酒店的门口,马凉忍不住自己的心跳加速起来,虽说早就心里暗示自己放下了,释然了,可临见面,心中仍不可不避免的忐忑不安。

迈着沉重的脚步,一点点走近,马凉忍不住顶了下鼻梁上的眼镜抬头望去,门口的巨幅海报,豁然映入眼帘,一个笑靥如花,美丽温婉,一个高大帅气,满脸宠溺,真的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和。

是的,潘金莲这种如花美人,就该嫁给西门大官人,吃香喝辣,穿金戴银。而不是给武大这等穷措大洗衣做饭,倒水和面,有道是财不配位,必有损伤。

老婆也一样,反误了卿卿性命。马凉至今还记得高中时看到一篇报道,草根宝强娶得高挑艳丽校花老婆,满篇的夸赞之词,而今想来颇具喜剧感。

新婚夫妻满脸笑意的在门口散着喜糖喜烟,招待着各方来客,伴娘里有马凉曾经的女同学,看着她和老同学们随意的嬉笑打骂,开着无伤大雅的小玩笑,马凉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