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计逼司马懿

贰臣 关山路 2189 字 8天前

“都督,诸葛亮已退兵下寨。”

司马懿不敢相信沉思:“退兵?”不知孔明又是什么幺蛾子,司马懿只能疯狂运转脑筋。

随即摇头:“孔明必有大谋,不可轻动。”

张合道:“此必因粮尽而回,如何不追?我愿领兵去追。”

司马懿制止:“慢!”

司马懿还是了解对手的:“孔明上年大收,今又麦熟,粮草丰足;虽然转运艰难,亦可支吾半载,安肯便走?彼见吾连日不战,故作此计引诱。可令人远远哨之。”

张合请战:“都督……”

司马懿制止:“先探清虚实,再做对策。”

于是乎,司马懿亲自带兵出营探查。

军士探知,回报说:“报都督,诸葛亮离此三十里下寨。”

司马懿轻声笑言:“如何?我料孔明果不走。且坚守寨栅,不可轻进。”

“继续监视蜀军,一有动静,立即禀报。”

住了旬日,绝无音信,并不见汉将来战。司马懿再令人哨探,回报说:“蜀兵已起营去了。”

司马懿未信,乃更换衣服,杂在军中,亲自来看,果见汉兵又退三十里下寨。司马懿回营谓张合:“此乃孔明之计也,不可追赶。”

好家伙,人张合也没打算追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又住了旬日,再令人哨探。回报说:“蜀兵又退三十里下寨,诸葛亮欲退回汉中。”

这倒是让司马懿有些不好思考了:“传张合将军进帐议事。”

张合埋怨:“蜀军连续撤退,每退三十里下寨,此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我愿往决一战!”

要说司马懿还是稳的,退一万步说,就算孔明真退走了,也没事,起码完成基础任务:退诸葛亮了,总比中计好。

司马懿再拒绝:“诸葛亮诡计极多,倘有差失,丧我军之锐气。不可轻进。”

司马懿能沉住气,张合可沉不住气起身说道:“都督,不必顾虑,大好时机,一旦错过,悔时晚也。”

司马懿给他解释:“诸葛亮定有伏兵,不可,不可。”

张合心里苦:“伏兵,伏兵,诸葛亮哪来的这么多伏兵,哪来那么多计策。”

直接请战:“我去若败,甘当军令。”

司马懿沉思许久,也知道孔明是追不得滴。

司马懿还是松口了,原因很简单,谁不想打赢孔明一次?万一真让张合蒙对了呢?反正自己又不上战场。

司马懿同意了:“张老将军既然执意要去,本都督就……悉听尊便。不妨可分兵两支:汝引一支先行,须要奋力死战;吾随后接应,以防伏兵。汝次日先进,到半途驻扎,后日交战,使兵力不乏。”

最终,司马懿还是没有忍住可以生擒诸葛亮的机会。

遂吩咐兵马,准备擒杀孔明。

次日,张合、戴陵引副将数十员、精兵三万,奋勇先进,到半路下寨。司马懿留下许多军马守寨,只引五千精兵,随后进发。

夜间,而孔明也召集汉军高层开会。

孔明先行解释:“我数日退却,是为引诱魏军追赶,今得探报,张合果来追赶,此时正可追击。”

“今魏兵来追,必然死战,汝等须以一当十,我以伏兵截其后:非智勇之将,不可当此任。”

孔明拿起将令:“哪位将军愿往?”

言毕,以目视魏延,还是希望魏延能够主动请缨的,毕竟魏延还是算一员猛将。

魏延选择低头不语,很明显的因为前几日的事儿,还没有释怀,还是太傲娇了,表情就是:除非你求我。

这让孔明心情不是很好了。

给你机会你又不用什么意思?

王平见状主动请缨:“某愿当之。”

孔明见王平出战马上开始夸夸模式:“王将军!真乃勇将也。”竖起了大拇指。

孔明面容微笑:“若有失,如何?”

王平意志坚定:“愿当军令。”孔明叹息顺便点拨魏延:“王将军肯舍身亲冒矢石,真忠臣也!虽然如此,奈魏兵分两路前后而来,断吾伏兵在中;王将军纵然智勇,只可当一头,岂可分身两处?”

王平倒也是觉得自己确实是没有这个能力,毕竟自己不关张马赵黄。

孔明还是想给魏延一个机会,话里话外都在暗示他:“须再得一将同去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