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

企业上市必然少不了财务的事情,业绩指标依旧是重要的IPO审核条件之一,不少企业短期还是很难企及上述条件,有些老板们可能出于业绩对赌、政府及员工施压等目的,动起依赖财务操纵调节业绩的歪心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典型的如伪造资金流水、体外资金循环、虚增收入、体外代垫成本费用、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段层出不穷,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以上是内部的,还有周边的,例如大搞裙带关系。

企业拥有完整的采、供、销体系并具有独立展业能力是IPO重要条件之一,然而不少企业实控人管理思维依旧停留在“新石器时代”,对内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重要岗位均依赖亲属,岗位权责划分不清;对外销售、生产、采购主要依赖关联方,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虽然好了自己人,但也将自家企业带入坑,独立性、业绩真实性存疑。

同样是内部控制方面的不完善,老板们对此还不重视。

如果将业绩比作IPO企业皮囊,则内控机制将是企业灵魂。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在IPO过程中,不少实控人及管理层对待内控机制不重实质重形势,将内控制度当作花瓶摆给投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看,对于内控整改事项则避而远之。

没有完善内控机制的企业业绩再好,也不过是没有财务核算基础的“空中楼阁”。

还是财务的事儿,会计核算随便搞。

会计核算随便搞,收入不够随意凑、成本太高随意调、研发不够随意拼,怎样顺手怎样来,管你会计准则政策怎样写,不问核算数据如何来,给你一套漂亮报表,最终申报IPO。

还有,在公司IPO立项之后,内部人先搞起来,利益分配不均衡。

企业在筹划IPO过程中,一般会涉及管理层选任、股权激励等利益分配问题,处理不妥当将会引起创始人、管理团队、核心员工等内部矛盾,轻则在IPO尽调过程中不配合、故意使绊子,重则审核过程中隔三差五来个实名举报,运气好点企业即使过会也可能因为举报事项被搞黄。

再有就是企业的日常树敌众多。

有些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为了争抢市场份额,不惜对竞争对手恶言以对甚至大打出手,结果导致树敌众多,在日后IPO申报中,总会有些竞争对手出来搞事情,要么结合招股书披露不实内容进行实名举报,要么通过专业团队发起侵权诉讼。

这些都是IPO失败的经典原因,施雪晴想要让萧进帮着她来搞辉默制药,呵呵,前面说到的几个问题,好像施家都容易中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