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沉声道:“毛骧那边,除了安排锦衣卫暗中保护,咱再让他挑选一些精锐,乔装打扮后在当地暗中巡视,一旦发现有此类情况,立即处理。”
说完,朱元璋又看向刘伯温,“伯温,你晚些负责起草告示,措辞要强硬,把利害关系讲清楚。”
刘伯温拱手领命,“臣遵旨,定让告示尽快传遍各地。”
朱元璋微微颔首,接着话锋一转,“虽说这次能借着这些事儿处理隐匿人口的要紧,但明日校场展示,也是重中之重。”
“今日那些人只看到一些简单的东西,明日那些步枪和迫击炮咱要让他们瞧个真切。”
“让他们知道,这改革带来的是实打实的强军之力,谁要是再敢阻挠,就是与大明的强盛作对!”
徐达停下剥瓜子,“陛下,您就放心吧!”
“步枪的精准度和迫击炮的威力,保管能把他们震住。”
“臣已经安排了最熟练的士兵负责操作演示,保证一气呵成,让那些老儒士无话可说。”
朱元璋满意道,“好,今日你们都辛苦了,早些回去休息。”
“明日校场,要让他们看到改革后咱大明军队的实力。”
次日,驿站里。
孔希学和一众老儒士从校场出来后,便神色凝重地聚到了一起。
与昨晚坐在一起公然把各自利益诉求说出,强烈反对改革的时候截然不同,此时的屋内安静得有些压抑。
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非但没有打破这份沉闷,反而更衬出众人心中的烦闷。
孔希学眉头紧锁,率先打破沉默,声音低沉,带着几分无奈与忧虑。
“今日校场之上,那步枪与迫击炮的威力,诸位都看到了吧。”
他微微顿了顿,眼神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
昨日鄙视这些重视私利大于儒学的老儒士,此时神色复杂地站起身来,脸上满是纠结与感慨。
“衍圣公,今日看到的那些强大的火器,都是改革派带来的,这些都是咱们儒士们所做不到的。”
“咱们平日里满口仁义道德、祖宗礼法,却在面对国家军事革新这样的大事上,毫无建树,还一味地为了私利反对改革,实在是惭愧。”
这话一出,瞬间引得所有人不满。
山羊胡的中年儒士“噌”地站起身来,大声吼道,“你这是什么话!我等尊崇祖宗礼法,传承儒家千年道统,岂是你能随意诋毁的?”
“改革虽带来了这些火器,可谁能保证这不会破坏我大明传承已久的秩序?”
“一味追求武力,发展这些火器,这不是穷兵黩武又是什么?”
“国家根基在于百姓安居乐业,在于礼仪教化,而非这些杀人的利器!”
被称为陈老的儒士,指着说话之人,“咱们一直以来为国家培养人才,传播教化,这才是国之根本。”
“军事强大又如何?若没了礼仪纲常,与蛮夷何异?你竟说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简直是儒门败类!”
“如今搞这些火器改革,耗费大量钱财人力,百姓负担加重,这难道是明君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