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且说来。”
“韩执此人有些反复,倒不是说他行事风格无常。”包拯缓缓说道,“在家中娘子面前,他就是个被娘子严管着的小书生,憨厚好欺一般。”
“但是到了要作词写文的时候,他倒是变得豪情万丈起来,落笔便是豪情壮志。而在办事的时候,他却又是变得精明起来,虽说计策有些冒犯大胆,但是效果可见一斑。”
赵祯听着包拯这番描述,不禁哑然失笑:“这般看来,韩执倒是个有趣之人,在家宅与在朝堂,仿若两个模样。”
“老臣斗胆。”包拯这个时候也开口道。
“说。”
“不知陛下认为,老夫那劣徒是何等之人,若是有不好之处,老臣也自当敲打一番。”
赵祯微微仰头,靠向车壁,缓缓开口:“包卿家,韩执有大才,这是毋庸置疑的。他心思灵动,遇事儿总能寻出新思路,好似那困局在他眼里,处处藏着转机。”
“可也正因如此,行事有些失了稳重,锋芒太露。而且行事风格,若是传得开了,便是会有人说成——离经叛道、不循礼数。”
包拯附和道:“陛下所言极是,这孩子聪慧有余,沉稳不足。朝堂不比家中,娘子面前能随性些,可官场上......老臣定会悉心教导,让他知晓收敛锋芒的道理。”
赵祯轻轻摆了摆手,只是说道:“不过,当下朝廷正值用人之际,韩执这般新锐之臣,就如一股新风。”
“朕也不愿磨灭了他的棱角,只需稍加磨砺,日后必能是新般模样。也正是这般想法,故而才对他寄予厚望。”
“说不得,他便是能给朕,带来什么新奇的东西呢。”
包拯微微俯首,道:“是,陛下。”
“对了,我们这春闱何时可以开始?”赵祯此时想了想,问道。
“复陛下,大抵是二月初吧。”